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此外,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静思归旧隐,日出半山晴。醉榻云笼润,吟窗瀑泻清。闲方为达士,忙只是劳生。朝市谁头白,车输未晓鸣。[诗词]
赋格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遁走曲”。乐曲开始时,以单声部形式贯穿全曲的主要音乐素材称为“主题”,与主题形成对位关系的称为“对题”。之后该主题及对题可以在不同声部中轮流出现,主题与主题之间也常有过渡性的乐句作音乐的对比。赋格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
要全面分析刘勰和萧统的文学思想及关系,那将是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这显示出二人在赋体分类上的近似。但细察之,两人又有所不同。后人多据此认为二人文学观念相同,但这些多是公认的、已有定评的赋家赋作,这在前四史的列传部分,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等评论中都有...
本文认为,彦和的“赋”观是“赋体”兼“赋用”。所谓“物以情观”,是指“以情观物”。三是语言上讲究“绮丽”。“则”是赋体的创作规范。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体物写志”。二是关乎“风轨”。其实,在彦和之前,“赋”是“体”还是“用”,似乎并...
由于在内容及形式上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对宋体律赋的综合评价不可能高,而近年来学界对其肯定则显得过多。近年来,许多赋学论著对宋代律赋已有广泛的研究,但对宋体律赋的评价似乎尚存偏差,原因是对宋体律赋的程式和统治者对出题范围的限制不甚了解,或对这...
本文认为,班固“赋者古诗之流”意在阐发赋体讽谕观,并非一个立足于汉赋现实的文体源流判断,只是经史学家对赋体文章提出的理想的政治要求。大汉初定,日不暇给。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
先有扬雄的《蜀都赋》,夸赞其乡土,继有班固的《两都赋》为此一文类树立了典范。到晋代左思历时三十余年,写成万言以上的《三都赋》,成为赋中巨制。直到清末,还有程先甲以《金陵赋》著名。《三都赋》之引起轰动效应,其主要原因,亦即在此...
莲花并蒂开[歇后语]
泛音赋格复音音乐泛音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基音外,其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比如:当奏大提琴的最低音C音时,弦的振动里就包含了图示的那种振动。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原文意为“追逃”、“遁走”。只有一个主题的称“单...
仙姑思凡[歇后语]
汉赋四大家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适值王莽...
(序)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正文)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书籍]
昔中散乐琴而赋。彭泽爱菊而歌。其于微尙可显矣。况茶之功最高。而未有颂之者若废贤焉。不亦谬乎。于是考其名验其产。上下其品为之赋。或曰。茶自入税反为人病。子欲云云乎。对曰。肰然是岂天生物之本意乎。人也非茶也。且余有疾不暇及此云。阅笔其辞曰有物于此厥类孔多。曰茗曰荈曰。...[书籍]
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厂+氐zhi)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辞曰: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