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和认真。大理地区的白族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六月二十五日。大理地区的火把节历史悠久,一说始于汉代,是纪念阿南夫人的;一说始于唐代...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永仁县彝族在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做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或跨越。彝族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更是全族人民...
白马藏族火把节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火把节不仅盛况家前,而且被视为新年的开始。白马藏族与彝族、羌族等民族相处一地,因此其节日文化中的火把节独具一格,被视为藏族年节...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前人多认为原源于宗教的火崇拜。然而在楚雄双柏县的罗武支系的彝族说火把节是为了纪念喜鹊姑娘。29日,到祭祖山上杀牛设祭,欢送喜鹊姑娘回归,拟定下年火把节的主办、接交有关事宜,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结束...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传统的盛大佳节。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人民最为隆重的民间节日,而普格、布拖两县的火把节算是最具特色的,故有“火把之乡”的美称。最后加入村寨的火把行列,庆贺节日。参赛的牛多则达百头,...
火把节在每年正月十五晚上举行,参与人员多为东乡族青少年,即每人用草或其它易燃材料扎“火把,傍晚时点燃火把满山遍野跑动,因其与汉族传统节日元霄节在同一天,有人认为这是受汉族节日影响而产生的节日,所以新教和三抬教极力反对...
阜阳地区称中秋节为火把节。夜晚打火把游乡,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纷纷举火把响应,首克颍州。其后不久,颍州民间每至中秋节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红巾军,用秫秸、葵秸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摇来摇去,待燃尽...
基诺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六月间择日举行。节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来的树枝在寨内广场上支起一高大火把。这天全寨人停止征税,男女老幼皆着节日盛装,家庭主妇忙于准备节日会餐,亲戚朋友互相拜访。晚上,在塞外烧...
火把节在佤族节日中,堪称老大,即第一个节日。在佤族看来,这个节日是旧的灾难、饥饿、疾病的结束,是新的吉祥、平安、幸福、快乐的开始。要过火把节之前,老人或者头人要挑选红毛公鸡和毛色纯的小公鸡进行祭社仪式。到了火把节...
火把节的歌谣一直在彝族人民口中传唱着,唱了一代又一代。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火把节的歌谣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有民族特色的部分。从内容来看,有祭火神的古谣;有火把节...
从火把节的前一个月开始,人们就盼着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的来临,置身火把节自然是欢愉之事。婆家接儿媳,凡是在当年或头几年已为儿子娶了媳妇但还没正式来安家者,每年要在火把节时将儿媳接回来过节,并为儿媳备点返娘家的...
火把节当天的中午,人们一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第二年火把节上大火把上悬挂的升斗,自然就由这家“有福之人”备办。人们认为如此能消除虫害,保证谷物有好收成。
火把节是甘肃省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白马人的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体现了白马人对火的崇拜,也展示了白马人文化的农耕特质。九寨沟县勿角乡白马人每年正月十六日晚上,要敬五谷神。寨科桥白马人火把节:主要有正月十五火把节,正月十六跳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