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孟子之智,断不致对此历史事实浑然不知或置之不顾而作妄论。孔子生存于鲁襄公、鲁昭公、鲁定公、鲁哀公之世。其时虽已礼崩乐坏,王迹止熄,但《诗》仍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场合和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中。鲁襄公之时,孔子尚幼,典籍中所载其时引《诗》赋《诗》的盛...
一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中国的吟酒诗肇始于《诗经》时代,即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在其现存的120余首诗中,光以《饮酒》为题的就有20首。据粗略统计,其吟酒诗总数不少于50首。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吟酒诗发展史上的第二高峰...
正是夔州之行促进了陆游诗歌的新变。于是历来论者均认为陆游诗风的转变是他到南郑以后才发生的。正因如此,陆游入蜀第一站的夔州诗作几乎被忽略了。细读陆游在夔州的60首诗作,可以看到其正处于诗风的渐变时期。总体上说来,陆游在夔州的...
首先,他认为诗歌创作应当本于情感之自然。自汉魏至两宋,以平淡为美蔚为一代风尚。李贽的自然论一举打破了崇尚平淡的美学观。“以自然为美”,可以说是李贽诗歌理论乃至文学思想的核心。
韩愈、白居易诗中也有长短句,但是总体来说,韩、白杂言诗在数量上更重要是在质量上远不如李白。欲知太白杂言诗之诗学意义,首先当全面了解汉语语音形式的“成文”规律。及其成篇,一归自然,不啻天造地设,又若有定法焉。杂言诗的音节当主要从“长短...
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是清初疑古派《诗经》学的代表著作,姚氏以文学的眼光涵泳《诗》篇,用疑古的态度寻绎《诗》旨,在清代《诗经》学上独树一帜,对崔述、方玉润等学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该书也有一些弱点和不足,需要辩证地分析。姚际恒《诗...
有唐一代诗坛上,李商隐并不以乐府诗的创作而著称。据其《樊南甲集序》所言:“樊南生十六岁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后人在为其诗编年时,多将其拟乐府之作列于早年,不为无见。正因为这种有感而作的精神,义山的乐府拟作往往不蹈袭前人,有...
所以,在讨论东汉诗体流变时,这两种诗体将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李陵录别诗》、《从军诗》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同意其中有西汉之作。《十九首》中余下五篇因无确凿证据证明为西汉之作,权归于东汉。逯氏指出所谓苏诗实则出于李集,他说:...
《方舆纪要》卷47襄城县:论城“魏武行营也。中有论事台”。
今以此论衡之义山诗,诚为理至事至情至之语。盖义山诗正是以其“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的特点,而获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功,并拥有千古永恒之魅力的。正是这种情结意绪具有“惝恍以为情”的特点,一方面是若有所失,另一方面又是若有所望。并认为义山诗具...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当然,古代也有不少诗人在佳节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但也确有不少诗人于萧瑟中振作,积极进取。诗语蕴藉,风度潇洒,显示了豁达的襟抱。这种感情基调,与江总、岑参诗...
总是抱着旧观念(唐诗目)[猜谜语]
然而,在北宋名家中,苏辙的诗可能是最少受人关注的。此后,历代的评家、选家也极少谈到苏辙诗。笔者以为,这是目前研究苏辙晚年诗的最好的起点。因此,从苏辙晚年诗的整体上看,它的特点异常鲜明,就是诗的世界的展开过程与生命延续过程的高度一致性。《春秋...
老子的言论(打一古代诗人)[猜谜语]
唐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