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簠陶渊明诗一首陶渊明诗一首,纸本,录陶渊明《移居》诗一首。释文: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
陶渊明辞官后,“复得返自然”,“开荒南野际”,“种豆南山下”,过着艰辛的田园劳作生活。其次,陶渊明的心愿还有“有为”的一面,他要“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下”,还自己“爱丘山”之“性本”,崇尚自然,追求...
摘要:关于陶渊明的人格分析,向来有不少意见。
“质性自然”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陶公的自我和谐及与他人的和谐已达很高境界,而与自然的和谐将其思想修养似乎已达到了一个化境。陶公诗文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山水景象...
陶潜经世人,志不关沮溺。观其咏春蚕,自视侪禹稷。东皋日荷锄,忧勤同运甓。春风沂水情,孔颜宜命席。[诗词]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从这里的“泛览...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
从这三个方面阐述陶渊明偶像的形成原因。这些原因使得陶渊明形象日益变成概念化的偶像,因此需要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更为全面地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这并不意味着其对世人的影响式微。在此风气下,对陶渊...
枝筇莎径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微,枕书竹牖虚。日用食眠尔,外此一事无。[诗词]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诗词]
渊明节概士,远慕羲皇风。荣名奚足道,甘分固其穷。得酒即为欢,箪瓢常屡空。朝出山泽游,暮归衡宇中。豪华非所贵,但愿岁时丰。秋菊或盈园,栖栖谁与同。浊醪共斟酌,日入会田翁。此士不再得,吾生焉所从。[诗词]
渊明独酌(打一成语)[猜谜语]
渊明当此时,弃爵务躬耕。葛巾漉家酎,杯乾壶再倾。恢然聊寄傲,无心事将迎。眼底不足语,笔下漫摅情。襟怀有佳趣,落纸字字清。有如碎寒冰,贮之琉璃罃。又如湛秋水,含兹霜月明。秀气如可掬,妙理不可名。辞中有馀意,此致尤更精。班豪诚可厌,曹侈无足评。斯文孰比拟,诵之...[诗词]
陶渊明生前和身后90年间,其作品默默无闻,几乎亡佚。之后,仅《诗品》列为中品。陶渊明逝世百年后,《陶渊明集》[1]萧统收录陶渊明诗文并编纂成《陶渊明集...[书籍]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作品吟咏的田园生活,写出劳动的快乐和艰辛,围绕着出仕和归隐这个中心...[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