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自然”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陶公的自我和谐及与他人的和谐已达很高境界,而与自然的和谐将其思想修养似乎已达到了一个化境。陶公诗文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山水景象、飞鸟禽...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大文豪,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从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陶渊明日后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但当看出桓玄窥伺东晋政权的野心后,他又辞职回家...
郑簠陶渊明诗一首陶渊明诗一首,纸本,录陶渊明《移居》诗一首。释文: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分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
渊明节概士,远慕羲皇风。荣名奚足道,甘分固其穷。得酒即为欢,箪瓢常屡空。朝出山泽游,暮归衡宇中。豪华非所贵,但愿岁时丰。秋菊或盈园,栖栖谁与同。浊醪共斟酌,日入会田翁。此士不再得,吾生焉所从。[诗词]
渊明独酌(打一成语)[猜谜语]
因此陶渊明在其田园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陶侃之后陶家不屑子孙甚多,勋业不继。因此陶渊明存在着双重人格:一是理想人格,一是现实人格。在这一点上,陶渊明无超出同时代人之处。自卑情结的形...
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诗词]
本文旨在探讨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一生主要接受了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仕”两种思想。当无法融入现实世界时,陶渊明性格中的道家“出仕”精神就逐渐显现,成为他思想性格中的主导方面。这与“道法自...
近日与友人谈论起陶渊明与谢灵运、谢朓之诗的风格的异同,撩起思绪,心血来潮。他是晋代名臣谢玄之孙,受祖荫封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自谢灵运后,山水诗的创作逐渐兴盛,最后取代了玄言诗的统治地位,这与谢灵运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出身东晋谢氏望族,与谢灵运同族,有“...
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总体特征是崇尚自然。玄学家认为,“自然”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状态,也是一种最为理想的治世原则。陶渊明认为形神相依,形灭神亡,否定佛教的形灭神不灭的生死观。惧怕死亡,而使神为物累,都违背了自然之性、自然之理。追逐功名,耽溺...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作品吟咏的田园生活,写出劳动的快乐和艰辛,围绕着出仕和归隐这个中心,表出了理想不能...[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