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属明时期(越南语:th?ithu?cMinh/时属明1407年-1427年),在越南被称为第四次北属时期。是越南(安南)被中国明朝永乐、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统治的历史时期,共20年,是越南北属时期的一部分。
2003年,获得“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6年,凭借在章家瑞执导的电影《芳香之旅》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30届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特别表演奖(金钥匙奖)。2007年,主演喜剧电影《耳朵大有福》,饰演王抗美并获得了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百科]
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舞蹈动作与节奏,依照芦笙头所领奏的曲调更换舞姿。女子以原地旋转和两臂上下、前后的摆动为主要动作;男子在边吹奏芦笙,边做幅度...[百科]
傣语称光萨、光边、光邦。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百科]
苗族猴鼓,苗语称干那,苗族棰击膜鸣乐器。因伴奏《猴鼓舞》而得名。又称花鼓。旧时巫师用时曾诬称“蛮鼓”。流行于贵州、湖南等省苗族地区。[百科]
景颇语又称吐良、特令、拉库。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临沧地区。[百科]
壮语“波”为吹,“芦”为纺纱缠线之小竹管,“波芦”意即吹小竹管。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凤山、东兰、巴马等地。[百科]
“筚尔”为克木语音译。汉族称其为山苇笛。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克木人聚居地区。[百科]
他凭借过人的才智,得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统治阶层的青睐,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被誉为北洋三杰之龙。北洋之虎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合肥人。段祺瑞14岁时家道中落,16岁时独自怀揣1块银元从合肥去威海投亲,其后段独撑三个幼年弟妹的重担。段祺瑞20岁考入北...
槊,汉语词语,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的攻击武器,即长杆矛,同“矟”。槊由硬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的长度,即可用于骑兵持...[百科]
火不思一词为突厥语“qobuz”的音译,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甘肃省北部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百科]
1985年马兰获得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第一名,同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因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获得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1988年凭借电视剧《严凤英》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198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黄梅戏青...[百科]
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百科]
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百科]
景颇语“筚”为吹管乐器泛称,“笋”为帽,意即戴竹帽的吹管乐器。也称筚夺、功劳筚特。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地。[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