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泰定四年(13...
游斗劣绅吴醒玉,震动了浙南地区,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他任中共缪家桥党支部书记,参加了金贯真在瑞安召开的永嘉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回平阳后组织农民赤卫队,为创立浙南红军作准备。他率领盐民武装30余人配合红军游击队袭击白沙乡瓯盐公所和缪家桥橘公所,又获一批枪支...
讲学姚江书院十七年,授徒著述,终老乡里。为学重在经世,谈理终归致用,力倡读史以救当世之失。对宋明忠烈、晚明恢复事迹,皆极意搜罗表彰。施琅征台湾,遇廷采于西湖,纵谈沿海要害,琅奇之。既游西北,走潼关,讲学于黄冈之姚江书院。晚岁,思托著述以自见。尝从宗羲问逸事于明末遗...
客居扬州,交游甚广,而始终为一穷老布衣。晚欲归黄山,王士禛、施闰章等作诗以送,然未能成行。有《笛松阁集》。[人物]
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人物]
一生著述甚富,有《读易笔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五十二首。事迹见胡升《王大监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史翼》卷二四,参《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人物]
其生活在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与王安石、王安国、黄庭坚、黄大临、徐禧、章惇等名人交游。年轻时恃才豪纵,曾因一时气忿,殴打主考官,未能中进士第,以至一直隐居。宋徽宗时,章惇推荐魏泰做官,其拂袖而去,返回故里。卒年不详。魏泰有《临汉隐居诗话》1卷,在宋人诗话中也是上乘之作。此...
字仲翁,号黄老。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自幼好学。早年家居教授,从游弟子甚众。后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太子太傅。与其侄疏受(太子少傅)俱受宣帝器重,数获赏赐,朝廷上下成以为荣。在哲学上·坚持老子知止求退的观点,在身为子太傅、获有令名的情况下,主动提出辞官...
少笃于学,博览群籍,善属文,简文帝居藩时,为记室参军,撰帝集序。稍迁太子中庶子,礼遇甚厚。武帝大同七年以母老,辞官去。母终,复仕,位终光禄卿。[人物]
后以年老休致。有《竹叶亭杂诗稿》、《竹叶亭杂记》。[人物]
身有残疾,不能行走。有《紫幢轩诗》。[人物]
峋弟(《金石萃编》卷一三六《游玉华山记》)。受学于邵雍,与兄同登进士(清乾隆《荥阳县志》卷六)。官太常寺主簿。早逝(《宋元学案》卷三三)。[人物]
字原德,号戒庵,由郡庠游太学,绩学多闻,潜心理学,晚谢应举,卒于万历二十一年,享年八十八岁。有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记、心学摘要及戒庵漫笔等著作。[人物]
出自清代史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是诸葛亮的第二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国,愿终老于家。司马炎同意了他的请求。享年约79岁。诸葛亮的幼子
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南朝梁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