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它们又渐渐暗弱下去,犹如在星空中做客似的,因此中国古人称这类天体为“客星”。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比奥所做的《新星汇编》中的第一颗新星,就是《汉书·五行志》所记载的这颗新星。研究证明,在我国古代的12次超新星记录中,有7颗以上对应着射电源。这充分说明我国#$$...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跨境民族。据越南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该国瑶族人口为62万余人,到2008年发展为80万人,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最多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南瑶族民间文献逐渐流失,民族文化的传承遭遇断裂。主要是记述民族的起源、历史迁徙以...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
历史悠久的蒙古族丧葬文化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其中蒙古族的葬礼却有很多种类。丧葬旧时蒙古民族的平民百姓,特别是牧区的贫苦人民,其葬礼是比较简单的。死者没有文字遗嘱,仅口头嘱咐牲畜等遗给某人,遗骨送至何处。《蒙古秘史》中说:诃额仑...
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诗意与情趣。他们在平凡的日子里,以文会友,吟诗作画,品茗论道,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生活态度。本文将通过描绘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带领读者感受那份久远的雅致与趣味。
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是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游牧文化的典型代表。冬营地的灾害主要是“黑”二灾,无雪导致吃水困难,多雪覆盖则导致牲吃草困难。宽松的上身部位,穿着时与身体分离,形成封闭的“小气候”。这样不但减小体积,而且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和保存。蒙古包...
蒙古族养驼习俗之赛驼蒙古族赛驼是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一,是历史继承下来的骆驼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不久赴蒙古国参加比赛,由于受国际动物检疫条例的约束,参赛队只能派队员,而赛驼则由邀请国提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员的正常发挥。2008年...
人为地涂上迷信的印记,那不仅是对文化自身的误读,更是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误解,在我们凤凰县的很多地区至今仍保存着原生态的巫傩文化遗存。在我们凤凰县的很多地区至今仍保存着原生态的巫傩文化遗存。据了解,湘西州入选国家级的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一...
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马头琴为擦弦类弦鸣乐器。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极受尊崇,已成为蒙古族民族文化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生活在中国北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就以狼为本民族图腾,并有着古老的图腾传说故事。而草原上的狼群则是蒙古族最大的危害,它们经常偷吃羊。所有这些图腾的产生,都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将“日常的思想观念”推入文学研究视野的中心就意味着巴赫金发现了民间话语对正统话语的对抗和解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都认识到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虽然研究的重点是小说体裁,涉及的只是诗学...
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呼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记》和《韩诗外传》记载,孔子曾向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襄学琴,所学之曲正是《文王操》。后人在试图恢复还原《文王操》时,便将琴曲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主体由周文王变成了孔子,故后来的《文王操》被认为是赞颂孔子德行的曲子。古代中国人以伟大的思想家孔...
祭天,纳西语称“美补”,是纳西族社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隆重、文化内涵最为丰厚的传统仪式活动,也是东巴文化的重要构成。纳西族祭天一般最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内择日举行,为期或四五天,或七八天不等,属大祭;有的还进行秋祭,即小祭。《崇般绍》意为传颂人类繁衍史章。与...
文章首先将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元代之前和元代之后两个不同阶段,并且从若干方面提出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根本性区别。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文学创作和传播,均采取口头形式。自炎黄之后,汉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长期先进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因此,这里所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