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元年(1208)进士,累官太学博士,秘书郎、衡州知府,终官湖南安抚司参议官。学于叶适,得其旨要,文章法度,能守师传;诗与“永嘉四灵”相近。著有《五经说》、《诸子辩论》、《东瓯郡要略》(又名《东都要略》)、《浣川集》。[人物]
历秘书丞、监察御史,累官秘阁修撰。孝宗乾道间进十论,所论何承天屯田,规划甚详。孝宗极称赏之,每延顾问,所对皆称旨。有《颐斋遗稿》等。[人物]
献帝建安十一年,尚书令荀彧举为尚书郎,参丞相曹操军事。著《昌言》,对战国以来天下治乱及豪强骄奢多所论述。今存其《理乱》、《损益》、《法诫》数篇。[人物]
曾从苏林问学,魏时举为博士,迁秘书丞,拜侍御史。入晋,赐爵关内侯,迁司空长史,转秘书监、御史中丞,拜侍中,加谏议大夫。西晋泰始九年(273年),庾峻逝世。庾峻重“老庄”之学,轻视儒学,潜心儒典,发微探幽,阐明经旨。尤精通《尚书》与《诗经》,反对泥古不化...
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车骑将军张飞之孙,张苞之子,侍中、尚书仆射张绍之侄。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偷袭蜀国。张遵跟随卫将军诸葛瞻防守绵竹,最终与诸葛瞻一同战死。(概述内图片来源:)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张飞之孙
著《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述李渊起兵反隋至即位之事颇详,为后人研究唐初李氏父子创业过程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史籍。中国唐高祖时期吏部尚书
吴锐(1461-1532),吴承恩父亲,字廷器,号菊翁,为人忠厚,喜谈说史传,好游淮地名胜古寺,常给幼年吴承恩讲述民间神魔故事。为吴承恩写《西游记》埋下伏笔,吴锐娶经营花边花线的商人女儿徐氏。徐氏生一女,名吴承嘉,嫁与淮安户部尚书沈翼的族人沈山。吴承恩的父亲
东吴中书令贺邵之子。善属文,博览群籍。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号为“五俊”。建武初,拜太常。朝廷疑滞皆询之,循辄依经礼而对。卒,追封司空,谥号穆。有文集五卷(一作二卷)传于世。(概述图片来源:)
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人清高正直,著有《真懒斋集》行世。(概述内图片来源:清人摹绘《李思诚夫妇容像轴》南京博物院藏)明代官员
柴荣跟郭威谋反,柴荣留在京城的亲属被后汉隐帝刘承祐下旨处斩,柴宗诚当时还没有名字,估计是婴儿就被杀了。郭威登基赐名诚。到柴荣登基追封柴宗诚为太傅、吴王。吴王
唐朝宰相、书法家,尚书右丞王维之弟。王缙出身河东王氏,自幼好学,与王维俱以名闻。进士及第,授侍御史。协助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历任太原尹、河南副元帅、河东节度使,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附和权臣元载,贬为括州刺史,累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建中二年(781年)去世,时年...
孟卿,西汉经学传述人。东海兰陵人,孟喜之父。孟卿事萧奋,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闾丘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孟卿。后苍传戴德、戴圣、庆普,为汉代《礼》学的主流。西汉经学传述人
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因《南山集》案株连,随父戍黑龙江,卒于戍所。所至必考核古迹。工诗,有《述本堂诗集》二卷,并附有《龙沙纪略》。[人物]
至元十年,以荐为符宝局掌书。累擢为翰林待制。每侍读,世祖辄令大臣听受。二十九年迁正议大夫、枢密院判官。成宗即位,迁中奉大夫、翰林学士,以病归。三年,起为工部尚书,拜征东行省参知政事。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人物]
晋献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齐继位,骊姬为太后。但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于是改立卓子为君。不久,里克又杀害卓子。概述图片来源:春秋时期晋献公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