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但穆旦有所不同。是什么使得“我”也在为他的离去而痛哭?不言而喻,这两组意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而我是新生农夫的象征,我与农夫的血肉联系,共同筑就了民族之魂。这正是《赞美》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崇高的美学意蕴,鉴赏到此,才算真正进入到...
集会诗不但反映宋诗的典型特征,而且是对北宋盛世文化成果的生动记载,呈现了北宋雅文化的特质。作诗本是文人聚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到了北宋,一次宴游动辄作诗达几十首,集会诗的数量十分惊人。一在北宋文人集会的文雅特质影响下,集会诗歌也呈现...
今以此论衡之义山诗,诚为理至事至情至之语。盖义山诗正是以其“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的特点,而获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功,并拥有千古永恒之魅力的。正是这种情结意绪具有“惝恍以为情”的特点,一方面是若有所失,另一方面又是若有所望。并认为义山诗具有一种“...
晚唐司空图的《诗品》,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和古典文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地位十分重要。由于《诗品》是以诗的形式论诗,确有些扑朔迷离,令人难以琢磨。如果认为《诗品》解也难,说之也难,那也不过分的。首先,司空图在《诗品》中标举不同#$...
此诗是诗人隐居在襄阳时期所作。“具”是备办之意。酒酣饭饱,主客话别,依依不舍,于是便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人以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而古人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既然如此,我们的诗歌根本没有任何理由远离平民,只能贴近平民生活,渗入平民灵魂,写平民,为平民写,让平民看,张扬起一种可贵的平民精神。诗歌来源于民间,起源于大众,是平民生活的一部份,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呼唤。这种远离平民、远离大众的写作突出表现为:其一,“功利写作”。...
子夏是传夫子诗教者,其论道而变色,竟未达于温柔敦厚。然而,据子张所言,温柔敦厚本身即是一种威仪,有不怒自威的庄严。因为学诗不能仅止于温柔、仅止于敦厚而不知变通。孔子注重诗教,但就《诗经》来说,也颇有温良的人发出反抗的语言和诅咒。孔子本人,正可谓“深...
此诗为屈原鸣不平,对昏君奸臣进行了无情鞭挞。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因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先生,在仕途上不甚得意。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
在教学《木兰诗》时,学生提出了五个颇有研究价值的疑问。观点不同,依据却都来自课文注释。显然,能“鸣啾啾”的不是人,只能是战马。“尚书郎”乃十足汉人之官名。画家画了幅太阳,引得众人围观,一片叫好声。
李清照的诗所反映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不满现实政治的黑暗,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北宋末年,宋王朝已走向大动乱乃至灭亡的时代。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外族的不断人侵,终于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再从李清照诗作的艺术特色来看,也具有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其次,为了针贬时弊,干预现
一宋代理学家的《诗经》研究状况与宋代理学的产生、成熟和繁盛基本同步,也是与宋代疑经复古思潮相一致的。理学作为宋学的核心,其鲜明的学术、思想特点也体现在对传统儒家经典《诗经》的研究中。其基本特点是将《诗经》作为修身养性的经典,而不同于汉儒的以《诗》为...
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现在通常认为《#$$...
其诗学观的褊狭也是显而易见的。自清初以来,唐、宋诗之争纷纭复杂。其为人,有民胞物与之量、内圣外王之志,认为读书之要在于格物致知,讲求穷究事理,修己立诚,躬身立行。其诗学地位可见一斑。一曾氏宋诗宗趣,与其学术渊源和时代风尚有着密切关系。认为两者具有统...
而诗歌,特别是那些题壁之作,又常借书法之美,加强其感染力量,收珠联璧合、相映辉发之效。以上所引,自然只是文献中的一小部分,但已足可说明唐代诗人擅长书法的情况。诗人们不仅以诗来言志抒情,也用书法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是因为唐代的狂草反映了唐代书...
章燮注疏《唐诗三百首》云:“疑其有新知,而遂忘故交”,“永怀,怀友人也。”但是,在古代诗词中,“新知”不仅指新朋友,也指男子有了新的情人或妻子。我认为这是一首以女性口吻写的闺思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在凄凉的境况中更加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