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三何”指的是南朝梁朝的三位诗人何逊、何思澄、何子朗的并称。在《南史·文学·何思澄传》中说:“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这里是说何子朗才思敏捷,擅长清言,其文甚工。因此人们赞颂他:“人中爽爽何子朗。”他又历任官员外散骑...
孙权是吴国的开国皇帝,自幼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
辽东镇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蒙古势力侵扰而建立的九边重镇之首,管辖今辽宁大部分地区,是京师的北部屏障。最能体现徐渭文学成就的当属他创作的杂剧《四声猿》。徐渭的《四声猿》对以往的杂剧有所突破。以往的杂剧均采用一本四折的形式,而《四声猿》所包含的四剧长短不一,从一折到五折都有。另...
孙策平江东之战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的一场战争,发生於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建安元年(196年)。
执掌东晋政权后又采取措施防止谢氏家族权势过盛,并妥善安排当时已失势的桓氏家族,使他们各得其所,保证了东晋政局的相对稳定。也因此使孝武帝疏忌,皇弟司马道子夺去谢安兵权。谢安性好音乐,位居宰相,守丧期间也不废乐,士族仿效,遂成风俗。
347年,东晋王朝占领巴蜀以后,通过张氏前凉政权,正式与拜占廷建交。他们称中国为赛里斯国,意思是“丝国”。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日趋繁盛,中国与罗马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东晋与拜占廷的正式的国家间交往,不仅使丝绸的供求交易更加便利,而且输送交流了其他的文明,影响各自历史...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184年-220年),东汉中平元年-建安二十五年)系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
东晋王朝正式建立。建邺为了避愍帝司马邺的讳,改称建康。司马睿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大兴。东晋政权是西晋门阀士族统治的继续和发展。司马睿能在江南重建和中兴晋室,北方士族王导、王敦等琅琊王氏起了很大作用。永嘉之乱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唐代武则天时已有告密制度,明朝有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政治。康熙帝曾言:“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雍正皇帝允许的官员如岳钟琪才能上奏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不可假手于人,一切听闻皆可上报。写毕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皮匣的钥...
后世尊为东土祥宗始祖。禅宗衣钵相传,至六祖慧能,将儒家思想部分融入禅宗之中,使禅宗成为中国式的佛教大宗。
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桓温率领七千精卒,沿长江西上,出兵伐蜀。朝中的议论多以为蜀中地形险阻,路途又远,桓温兵力不大,难以取胜。但是桓温和李权遭遇,三战三胜,汉兵溃散,逃回成都。最终成汉被灭,蜀事还有余波,好几个蜀将起兵反晋,被桓温、袁乔等打败。到公元永和五年(349年)才完全平定。
东汉时期,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的清流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号,表示对宦官集团的不满和蔑视,其中以“三君”窦武、刘淑、陈蕃为领军人物。典出《后汉书·党锢列传》: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
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记唐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唐高宗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提倡文教...
东魏高欢当政时,既定长子高澄为继承者,又培养次子高洋,以使高家权势更稳定。高欢死后,高澄当政不久便遇刺身亡,于是高洋取而代之把持朝政。徐之才、宋景业等人向高洋陈述阴阳卜筮,高德政也多次劝高洋称帝,这些人宣称应该在五月受禅接帝位。孝静帝不得不签署,就这样,高洋策划的一场篡权...
东晋政权的政治基础是流寓江南的门阀士族,其武力支柱是流亡江南的北来群众。东晋是在王氏的支持下建立并巩固下来的,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当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秦晋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