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永宣盛世指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出长城以北,一统天下。经永乐、洪熙、宣德三代,近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三十三年(1403—1435年)的繁盛局面,明王朝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明人胡应麟评此期诗风特征,“皆雄浑流丽...
《史记》诞生之际,并无固定的书名。正当司马迁潜心撰写《史记》时,一场大祸从天而降。没想到,这番话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便将司马迁投入牢狱,到第二年司马迁被处以宫刑。
元缅战争是1277年至1287年间元朝皇帝忽必烈率军攻打缅甸蒲甘王朝而引发的战争。战争以元军胜利、蒲甘王朝沦为元朝附庸国而告终。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继续以武力威胁试图使周边国家臣服。到1276年灭南宋后,国力大增。自1277年开始,元...
元爪战争,全称元朝爪哇战争,指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朝(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入侵爪哇岛的战争。影响:爪哇岛上,小国满者伯夷的国王,先联合元军消灭另一小国信诃沙里国,随后反戈打退元军,统一了爪哇岛(当时还...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忽必烈去世后,元朝逐渐走上了由盛到衰、最终覆亡的道路。而自成宗死后到顺帝即位,在短短26年中,元王朝就相继更换了9任皇帝。这种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斗争极大地削弱了元王朝的统治基础和实力,对其统治秩序的恶化和崩溃起到了直接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元...
延祐复科元朝恢复科举的历史事件。皇庆元年(1313年),提倡汉化运动的元仁宗将王约恢复科举的建议列为令甲。皇庆二年下诏恢复科举。延祐元年(1314年)8月在全国的17处考场,举行乡试。延祐二年2月和3月相继在大都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因为本次科举是在延...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蒙古帝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8年-1279年。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
至此,朱元璋北伐灭元之战宣告结束,从根本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基本上实现了战前拟定的战略计划。使残存在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朱元璋最终统一中国,夺取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系国家一级文物。这件保存良好的珍品为19折册页,横长共268厘米,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封面、封底均为全绫装裱。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为当时的皇帝朱翊钧御书下钤“弥封关防”长印,占一折。下为正文,...
下元节是什么节?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它的来历与道教相连。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共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分别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百科]
唐元和十四年,柳宗元病逝。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故人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而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柳宗元是中国文学...
元末农民起义是指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中国元朝农民进行的反抗并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装斗争。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采取先西后东,先强后弱的战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