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北魏太和九年十月,北魏推行均田制。均田制的原则是计丁授田。③新定居的农民给予园宅田,每三口一亩,奴婢每五口一亩。⑤全家老小残疾者没有受田资格。均田制是北魏政权在奴隶制残余形态特别严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补充...
三国时期,群雄纷争,也是历史上将星云集的时期之一。但是真正堪称智勇双全的名将又有几人?在我看来,太史慈自然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名将。相比较与《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而言,虽然罗贯中大神已经为太史慈加重笔墨,并为其延寿数年,但是史书上的太史$#...
河北四庭柱,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为东汉末年时期割据河北的大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将军。分别为颜良,文丑,高览,张郃。近代民国时期土匪则以此为历史背景基础,发展出四梁八柱的内部组织体系。在三国时期就看以看成是袁绍手下的...
南朝齐,即南齐(479年-502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二十三年,为萧道成所建。以大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史称南齐或南朝齐或萧齐。
南青北白瓷质极佳,晚唐时代,击瓯作乐风靡,用一些越瓯、邢瓯注以多寡不同的水,击以成乐,声音极其美妙。
南施北宋,即清初安徽宣城的施闰章和山东莱阳的宋琬的合称,二人一南一北,他们的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故称南施北宋。有关南施北宋两人的成就,大诗人王士祯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
魏晋以后,特别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尽管魏军已退,但宋在这场战争中仍损失惨重,宋文帝为此气愤难平,决定北伐。王玄谟率主力北上,先后攻克确磝乐安,然后进围滑台。王玄谟兵强马壮,却久攻滑台不下。十月,魏军渡河,号称百万,鞞鼓之声,惊天动地。王玄谟慑于魏军声势,仓皇奔退,魏军追击,死伤万余,部下逃散,军资...
河阴之变,是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今河南省荥阳市)而得名。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28年...
陆逊北伐指的是陆逊4次参与的东吴与曹魏的作战。陆逊四次对魏作战未尝一败,战绩辉煌,战果丰硕。于敌境中来去自如,可见其过人的军事才能。陆逊四次对魏作战未尝一败,战绩辉煌,战果丰硕。于敌境中来去自如,可见其过人的军事才能。然而袭击江夏导致敌军自杀其民也为后世所诟病。
北魏孝昌三年十月,《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被萧宝寅杀死。郦道元(466或472?历仕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任冀州刺史于劲镇东将军府长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后任御史中尉。《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全国河道水系的著作,旧说为三国桑君长所撰...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主拓跋珪率大军南下,攻占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大败后燕的战争。此战持续一年五个月,北魏充分利用参合陂之战后的有利态势,调集大军,直逼后燕国都,展开战略决战。...
西魏(535年―556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535年宇文泰...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北宋二程是指程颢和程颐。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由于他和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