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夕阳箫鼓》又名《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或《浔阳曲》,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歌颂祖国山...[百科]
双管筚朗叨,是傣族、德昂族单簧气鸣乐器。傣语称筚朗叨,“筚”是傣族气鸣乐器的总称,“朗”是直吹,“叨”是葫芦,意为带葫芦直吹的筚。德昂族称布赖,“布”是吹,“赖”是葫芦,意为吹葫芦。各地方言又称喔格宝、米伦。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瑞丽、盈江、临沧地...[百科]
双管巴乌又称双眼巴乌。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蒙自、建水等地。演奏时,管身竖置,将两个簧管含入口中,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下三孔,吹气鼓簧按孔发音,音域c1—c2,为一个八度。一般不...[百科]
双管竹叶笛,侗族单簧气鸣乐器。侗语称拔奔或纪拔昧。拔奔意为用竹叶作簧的笛子。纪拔昧意为用叶子作簧的笛子。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百科]
双管鼻笛,高山族边棱气鸣乐器。高山语称帕努欧欧、勃里、拉里各丹。[百科]
双管侗笛,侗族吹口气鸣乐器新品种。已用于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百科]
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与普遍流行于新疆少数民族中的考布思以及西藏普遍流行的扎木聂是同族乐器;苏古笃与扎木聂形式更为一致,只是弦轴多少的差别罢了;在云南省,滇中和滇南的汉族洞经乐队中,从旧社会到现在,都有使用,汉语就称为胡拨。[百科]
刘松年称绝画院南宋时期,刘松年以其山水画的风格和成就卓越独奇,被赞誉为“院人中的绝品”。其水墨山水与李唐一脉相承,但更为精细工致。刘松年的山水、人物代表作主要是《四景山水图》。刘松年的绘画是李唐和马远、夏圭间的过渡阶段,他把李唐开创的画风雅致化、精美化。因此,在中国画史上,人们把...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随后虞姬自杀.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
更有地方官员大掠境内诸胡,押往他乡出卖,因此时常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而内迁各族中有些上层人物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实行割据。惠帝昏聩无知,朝纲旁落,政出多门,依法贿赂成风。针对这种社会现状,鲁褒作《钱神论》以讥讽世风。玄学的完成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庄子注》中玄学的范式完成。因...
双管马布,彝族独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管身竹制,用两支形制、音高相同的单管马布并列捆扎而成。大多开有五或六个按音孔,有的两支管身共用一个牛角制的喇叭口作为共鸣筒。由哨子、竹制管身与牛角管口组成。[百科]
洪都保卫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对阵双方为朱元璋军和陈友谅军,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
漆工艺兴盛于春秋战国时代,而这时的漆器,无论就数量还是就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而论,都以楚国漆器为最,这主要是由于楚国采用了有利于保存漆器的以白膏泥密封木结构墓室的墓葬方法。楚国漆器大多色彩明丽,装饰华美,图案生动。总的来说,楚国漆器外观色调古雅、光泽鲜亮,纹饰质朴简洁、飘逸奔放,质...
流行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百科]
此战之后双方仍然争战不断,先后发生龙凑之战、巨马水之战,历时两年,以双方互相耗尽兵粮及董卓借汉献帝之名遣使和解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