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外传
西周前中期,政治情况较好,社会经济发展也较快。至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自西北方向来的戎、狄等族一再侵扰,国力江河日下。其间除了昙花一现的“宣王中兴”外,西周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至周幽王时期的...
申国,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诸侯国,为申伯国。周宣王时增封,仍留于宗周以西的申国势力成为申侯之国,一说其地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北;因位于宗周以西,故别称为“西申”。后申侯之女成为周平王之母。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年间继承文王、武王的业绩,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
造父受宠于周穆王,因而精心挑选8匹毛色相配、力量整齐的骏马,加以调驯,名为“骅骝”、“绿耳”等,献给周穆王。穆王乘坐8骏所驾之车,造父为驭,西行至西王母之邦,乐而忘返。周穆王环游西北地区的真正意图,后人有种种说法。殊不知,正是这种无谓的炫耀,才使周朝...
鲁国,周朝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著名的汉族民间神话传说。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国先秦古书《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颛顼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终。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
莒国,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公元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国家,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叙述:"莒虽小国,东夷之雄者也。其为患不减于荆、吴"。齐桓公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留下"勿忘在莒"的典故。公元前431年莒国为楚国所灭,但是莒国...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今河南新郑),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度继续发展的时期,由于奴隶制上层建筑的需要,促进了青铜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部分铸有铭文,少则几字、几十字、多则达几百字,铭文内容简明扼要地记述了当时的奴隶买卖、战争、赏赐、祭祀和法律诉论等情况,补充和纠正了史书记载之缺误,是研究西...
当船行到河中央时,胶液被水溶化,船只解体,昭王溺水而亡,楚人乘势进攻,周军损伤过半,大败而归。此次征伐的失败,不仅未能及时平定叛乱,反而使周王室的力量和声威大受折损,成为西周王朝走向衰败的开端。从微氏家族的发展史中可看出周王朝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政策。...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把卿士芮伯良夫封在芮邑,位置在山西省芮城县,另有说法在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南方。经过专家考古发现,确定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昝村镇梁代村为芮国墓地,并不能算是诸侯国。周成王在位时正式建立芮国,国君被称为芮伯,曾在周王室担任司徒的职务。春秋时期...
~公元前627年),周朝姬姓封国,爵位为伯爵。建都于滑(今河南睢县西北)。公元前691年至公元前678年之间徙都于费(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具体何时何因迁于费,因史料的缺乏不得而知。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滑国被秦国所灭。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
周幽王姬宫涅因宠爱褒姒,于幽王五年废申后及其太子宜臼。此事虽遭大臣卿士反对,但姬宫涅一意孤行。宜臼被废后,逃往其母家申国。此时周王朝的力量十分衰微,无异于一中等诸侯国,齐、鲁、晋、卫已摆脱王室控制。申侯虽不满姬宫涅,然尚未公然叛周。幽王八年,姬宫涅立褒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