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
唐代三俊,又被称为“翰林三俊”,因李绅、李德裕、元稹同为翰林学士,又因为他们生活在唐朝的长庆年间,所以又被称为唐代“长庆翰林三俊”。李绅、李德裕、元稹三人是中国文学史中无法忽视的三个名字,因为他们在唐代文坛书写了厚重辉煌的篇章。三人同为翰林学士,这...
初唐书家在行草方面,主要受王派书法的影响,但同时又都有不同程度的“蕴藉”的弱化,以及“锐气”的加强。虞世南草书与孙过庭《书谱》于此最明显,其用笔不及王羲之浑厚丰满,而在气势上则显然加强了奔腾急速的运动节奏,显示了唐草走向酣畅浪漫书风的迹象。到盛唐贺知章、张...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唐代三绝,即:“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这是唐朝文宗皇帝时向全国诏书御封的。
我们知道,作为唐代的一大诗歌创作体裁,唐诗特别受到文人骚客的喜爱,许多文人墨客都用唐诗进行了创作,也因此而出现了一大批的有名的诗人。但在这些诗人中,有那么四个人尤为受人瞩目,他们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元稹。而前三者又可以称为“唐代三大诗人”,若是...
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
唐宋元明清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总称,中国古代最后五个王朝。
武承嗣是武则天亲侄,武则天即皇后位后,贬杀承嗣父武元爽、伯父武元庆,立承嗣为礼部尚书,参议政事。武则天临朝称制,废中宗,立睿宗,武承嗣劝武则天改唐为周,谓武氏当有天下,意让则天传国于已,并请尽诛李唐宗室诸王及大臣中不依附已者,并使党羽张嘉福等上表请武则天立...
大食国,亦称哈里发帝国,为阿拉伯人,在波斯之西。波斯国(今伊朗),在吐火罗国之西。唐初以来,大食、波斯商人多来唐经商,而大食商人多在广州、泉州一带。乾元元年九月,大食、波斯两国兵围广州城,广州刺史韦利见弃城逃跑。唐中期以后,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提到唐朝,就不得不提到在这时期大放异彩的,不同于以往汉朝的赋和散文的新的诗歌体形式,那就是诗。又因为诗是在唐朝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所以我们现在就以“唐诗”来统称诗。而说到唐诗,又不得不提到的两个人,就是“李杜诗篇万古传”中的李白和杜甫了,他们二人再...
唐末农民起义战争从公元859年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历时25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华原令顾繇上言,称元载子伯和等招权纳贿,代宗反将顾繇流放锦州。吐蕃侵入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边地精锐之兵都被征发入援,边防空虚。代宗任命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抵御吐蕃。郭子仪闻讯后,立即从咸阳赶回长安,救下丰王珙等十王至行营。十月十八日,代宗到...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百科]
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唐王朝效仿汉代都护府的建制,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