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因反对李林甫为相,遭李林甫嫉恨。因周子谅是张九龄引荐的,故于四月二十日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为相正直、贤明,敢于直言劝谏,以国家为已任,因而被奸人陷害。张九龄于开元二十八年二月在荆州去世,享年68岁。他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宰相张说称其为“后...
玄奘修习佛教经典,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产生西去印度求法的念头。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私往天竺”,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贞观三年八月,独自一人由长安出发,经数年艰难跋涉,终于到达印度。玄奘精通梵、汉文,将直译、意译巧妙融为一体,共译经论775部,1235典,对佛教...
玄宗即位后,713年姚崇复相位,李隆基在军机国家大事等方面多询问于姚崇。姚崇为相后,向玄宗建议了10件事,基本被玄宗采纳。姚崇还反对度人为僧,取缔伪滥的僧徒12000多人,勒令他们还俗。东窗事发后,玄宗亲自审问,赵诲被判死罪,姚崇竭力营救他,玄宗非常生气。后因赶上京城曲赦,...
《武经总要》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官修兵书。宋代的云梯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完善,根据《武经总要》的记载,宋代的云梯既增加了云梯车运动的稳定性,又减少了遭守军破坏的可能。上城梯的多样化设计使云梯能够适应多种复杂的实战条件。
淳化三年七月,宋朝宰相赵普去世,享年71岁。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人。赵普因拥戴太祖有功,乾德二年便居宰相高位,从此为相10余年。在统一诸国的战争中,赵普参与制定“先南后北”的方略。淳化三年病死,谥忠献,追封真定王。赵普赵普为相,刚毅果断,能以天下为已...
熙宁五年,宋神宗又对王安石谈及当时经术人人乖戾,督其将所著颁行于天下。熙宁八年,《诗义》、《书义》、《周官义》修成进上御览,以副本送国子监镂版颁行。《诗义》、《书义》、《周官义》的训释主要是根据王安石的经说立论的,其中《周官义》是王安石亲自执笔。王安石治经...
贞观十四年二月,李世民为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命孔颖达撰写《五经正义》。太宗即位后,大力提倡教育,扩充学校。并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还规定学生能明一大经以上者皆得补官。学校教材以儒经为主,太宗以儒经师说多门,章句繁杂,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正...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号“平”,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建隆元年二月,宋废除了宰相坐议之礼。以往各朝,每逢国家大事,皇帝必召宰相等重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议。议毕,皇帝赐茶,臣子方可退下。唐及五代时期,仍沿此制。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仍留用范质、王薄等后周重臣。他们奏请改变旧制,不再由君臣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代之以奏札。宰相...
元朝是蒙古族所建立的政权,初称为蒙古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八年(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称国号大元。
东汉初耿舒讥笑马援象个西域贾胡,到一处便停留一处,想见西域商人可以在内地自由做买卖,长时期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汉与西域结成不可割断的联系。
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拜相。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人。仁杰一生断案无数,无一不审核周详,秉公处理。仁杰重民生业,力革弊政,在任宁州刺史时,调和戎夏关系,颇受尊敬。武则天想建造大像,费功数百万,狄仁杰痛斥弊端,武则天认为他是正确的,才罢免了此役。武则天深叹他的宽宏大量,更加重用仁...
武承嗣罢相,从此便怏怏不乐,圣历元年怨恨而死。
杜如晦与房玄龄同时拜相,任命为尚书右仆射。房、杜二人拜相后,成为唐太宗的主要助手,人称“房谋杜断”。贞观之后,任宰相者除中书令、侍中外,长期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省长官也不能例外。李世民藉此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为“贞观之治”提供了重要保证。李...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但有许多宰相上忠心为国,下勤政为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千古传颂的一代名相,因为他们的所处的地位左右着当时朝政的走向。因此,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