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书籍]
御制歴代通鉴辑览序编年之书莫备于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盖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皇祖虽尝抉精微征辞防著论百余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厥旧无所笔削也故全书篇幅虽多而议论乃什倍于事实即如前编...[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厯代名贤确论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厯代名贤确论一百卷不着撰人名氏前有明吴寛序称皆唐宋人所著其说散见文集中或病其不归于一辑成此编以便观览锡山钱孟浚因其书不能家有因刋以传世云云而亦不详作者为谁近世所行刋本或有题为华亭钱福所辑者然福以弘治三年庚戍...[书籍]
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厂+氐zhi)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书籍]
《万历野获编》为明人笔记。三十卷,又有补遗四卷。明代沈德符撰。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景伯,明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得以在国子...[书籍]
漢無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確)。非一時一人所為,一般認為大都出于東漢末年。南朝梁蕭統合為一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內容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現出追求富貴和及時行樂的思想。語言朴素自然,描...[书籍]
国朝汉学师承记清江藩撰序两汉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说尚未起也老庄之说盛于两晋然道德庄列本书具在其义止于此而已后人不能以己之文字饰而改之是以晋以后鲜乐言之者浮屠之书语言文字非译不明北朝渊博高明之学士宋齐聪颖特达之文人以己之说傅会其意以致后之学...[书籍]
契丹国志宋叶隆礼撰经进契丹国志表臣隆礼上言:伏惟契丹立国,强盛逾二百年;秘苑修书,鉴诫垂亿千代。不量愚瞽,冒渎渊聪,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恭惟皇帝陛下天挺英奇,神资睿圣,纵观前史,纡览宏图。印五帝三王之心,有意建极;陋三国六朝$#...[书籍]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笔记整理而成。陈寅属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国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最巨;但在其已出版...[书籍]
三朝圣谕录(明)杨士奇撰●三朝圣谕录上永乐一○永乐一永乐二年六月,(「永乐二年六月」,「二年」原作「元年」,据明朱当■〈氵眄〉(下简称朱氏)国朝典故本、东里文集本改。)一日,进呈文华殿大学士讲义,上览毕,称善。因曰:「先儒谓尧典克明...[书籍]
文中子中说(隋)王通撰(宋)阮逸注阮逸序周公,圣人之治者也,后王不能举,则仲尼述之,而周公之道明。仲尼,圣人之备者也,后儒不能达,则孟轲尊之,而仲尼之道明。文中子,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盖万章、公孙丑不能极师之奥,尽录其...[书籍]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游历北方,誓不与清廷合作,致力于著述,与黄宗羲、王夫之在二十世纪初被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日知录》是顾...[书籍]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近代学者研究证...[书籍]
《三国遗事》是朝鲜古籍中的一部重要史书,作者为高丽王朝的佛教僧侣一然。一然,1206年(高丽熙宗二年)六月十一日,生于庆州獐山县(今庆尚北道庆山郡)。本姓金,名见明,后更名一然,字晦然,法名普觉。一然9岁出家当了和尚,20岁时就以学业优秀而闻名遐迩...[书籍]
十国春秋自序古作史有二体曰编年曰纪传而纪传实创始于司马迁自史记暨前后汉书以迄辽金元史凡二十一部藏诸内府布之学省都邑亦云盛矣然古史于正统为特详至偏霸人物事实恒略而不备晋书仅列刘石慕容等于载记魏崔彦鸾譔十六国春秋以补之今虽残阙非全书而视晋史已稍稍加详若欧阳五代...[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