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附翼清·柯琴公元1644-1911年《伤寒附翼》,伤寒著作。二卷。清·柯琴撰。本书专论《伤寒论》方,解释方义及使用法颇精,是结合病因、病理及脉证加以阐述的。可供研究《伤寒论》方剂的参考。现存康熙等多种清刻本...[书籍]
伤寒补例清周学海叙伤寒。病因也。非病证也。以因为名。求本也。伤寒见证。变化无端。非仲景六经主证。所能赅括。后人拘执。凡不在仲景文内者。概不敢求之伤寒。间有窥见一隙。又不敢显违众论。但曲为之说曰。是伤寒...[书籍]
伤寒括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伤寒括要》,伤寒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十卷(后毁于兵火),自嫌其烦,“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书籍]
书中认为认为“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中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主张《伤寒论》的六经学说,为百病立法,而也包括了杂病在内。上卷七篇,概括地阐明了六经经界、治法和合并病等,使读者易于领会六经全...[书籍]
伤寒法祖宋·任越庵公元960-1279年《伤寒法祖》,伤寒著作。2卷,清·任越庵编撰。刊于1822年。此书系将柯韵伯所撰《伤寒论翼》予以删订而成。其中对伤寒的分经、立论悉遵柯氏原著。注释则又融汇了前人的合理观点。现...[书籍]
伤寒大白清·高世栻公元1644-1911年《伤寒大白》,伤寒著作。四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论》中之疑难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书籍]
《伤寒指掌》成书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共4卷,卷一辨类伤寒及三阳经,卷二述三阴经及瘥后诸病,卷三论伤寒变症,卷四列伤寒类症[书籍]
《伤寒缵论》以诠解《伤寒论》原文为主,共分两卷。卷上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篇。卷下为脏结结胸痞篇、合病并病篇、温热病篇、杂篇、脉法篇、伤寒例等篇,并载《伤寒论》方一百一十三首,附古今分两。[书籍]
伤寒心要金·镏洪公元1127年—1279年又名《河间伤寒心要》,伤寒著作。一卷。金·镏洪编(亦有题作金·刘完素著)。本书以伤寒为名,实际以温热病为主,其理论依据及所用方药,大体上属于刘完素一派,后人将此书附刊于《河间六书》之...[书籍]
伤寒医鉴元代·马宗素公元1271年—1368年又名《刘河间伤寒医鉴》,伤寒著作。一卷。金·马宗素撰。此书为继承发扬刘河间火热论之力作,所论多是热证,用药力主寒凉。自医鉴、脉证、六经传受至小儿疮疹共12条,每条先引《南阳活人书》,继引刘...[书籍]
与历代从文字考证、医理推论等方面来注解伤寒的医家不同,黄元御更注重对伤寒所言医理的自身体悟,这实际上是从实证的角度来注解伤寒,其独特的见解卓尔不群,自负古今无双。其书命名为悬解,亦有悟道而解脱之意,泛泛之言也。[书籍]
《伤寒寻源》分上中下三集,上集为伤寒正名,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详论六经辨证诸法:中集辨识发热、恶寒、恶风、潮热、寒热;烦躁诸证,并将其疑似之处予以鉴别;下集汇集桂枝汤、桂枝加桂汤、葛根黄连黄芩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书籍]
伤寒舌鉴清张登自序尝读仲景书。止言舌白、苔滑。并无黄、黑、刺、裂。至金镜录始集三十六图。逮后观舌心法。广至一百三十有七。何后世证变之多若此。宁知伤寒自表传里。舌苔必由白滑而变他色。不似伏邪瘟疫等热毒。自内达外之一病便见黄黑诸苔也。观仲景论中。一见舌...[书籍]
伤寒恒论清郑钦安郑钦安原序《伤寒》一书,相传千余年,俱云仲景原文,名贤迭出,注家亦多,不胜枚举。余阅原文,颇有领悟。兹将原文逐条一一剖析,不敢与前贤并驾,但就鄙见所及,逐条发明,虽不敢云高出手眼,此亦救世之本心,聊以补名贤之不逮,亦大快事也,高明谅...[书籍]
伤寒附翼清柯琴卷上太阳方总论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而发表中更兼治里,故种种不同。麻黄汤于发表中降气,桂枝汤于发表中滋阴,葛根汤于发表中生津,大青龙汤与麻杏甘膏汤、麻翘赤豆汤,于发表中清火,小青龙汤与五苓散,于发表中利水,清火中复有轻重,利水中各有浅深也。若白...[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