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书之首页背面有两行大字“悟一子批点《西游真诠》”,次为尤侗的“西游真诠序”,序末署“康熙丙子(康熙三十六年,1696)中秋西堂老人尤侗撰”。次为目录,其第九回为唐僧出世故事,原第九回至第十二回四回书拆合为第十至第十二回三回。[书籍]
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谢氏和王氏同为东晋以来的高门领袖。谢灵运在青年时代接...[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二大事记续编目録编年类卷一起汉孝武皇帝征和四年尽汉孝宣皇帝地节元年卷二起汉孝宣皇帝地节二年尽汉孝宣皇帝黄龙元年卷三起汉孝元皇帝初元元年尽汉孝元皇帝竟宁元年卷四起汉孝成皇帝建始元年尽汉孝成皇帝绥和元年卷五起汉孝成皇帝绥和二年尽汉孝哀皇帝元夀元年卷六起汉孝哀皇帝元夀二...[书籍]
书中第一回有一入话,述康熙九年(1670)苏州吴江县耿村魏二、许十一官与殷胜姐、顾一姐的婚姻事,并云“最切近的新闻”,据此可知序中所署“癸丑”当为康熙十二年(1673)。序云:其书“笔墨之妙,曲折变幻”,“几于梦笔生花”。“何花非梦,何梦非花,请颜之曰《生...[书籍]
讲述清康熙年间,黄天霸的先人们以胜英为首的侠客们替天行道,扬善除恶,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一帮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仇,因而矛盾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常身处险境。[书籍]
康熙七年(1668)入国子监肄业,终身未入仕。康熙十二年(1673)作《沉香亭》传奇,后改写为《舞霓裳》。至二十七年,又重取更订之,易名《长生殿》。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清圣祖孝懿温诚仁皇后佟佳氏大丧期间于寓所演出,被言者所劾,革去国子...[书籍]
王洪绪喜欢地方历史文化,尤其是对地方志有研究,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编撰成《林屋民风》12卷,详细记载了洞庭西山的地理、历史、名胜、古迹、人物、物产、风俗,成为后人研究西山以及太湖历史的重要文献。“维德兼通阴阳家言,著《永宁通书》、《卜筮正宗》。”《清史稿·列传》对王...[书籍]
璸字文煥,一字眉川;廣東海康人。清康熙三十八年,由進士,授福建古田令。四十一年,調臺灣。明年行取,授刑部主事,累遷兵部郎中。四十八年,提督四川學政。次年,閩撫張伯行疏請調臺廈道,重蒞臺灣。五十三年,超擢偏沅巡撫。五十四年入覲,命移節福建。後以勞,卒於官,諡...[书籍]
讲述清康熙年间,黄天霸的先人们以胜英为首的侠客们替天行道,扬善除恶,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但也与一帮武林邪恶势力结下了不解之仇,因而矛盾愈演愈烈。以秦尤为首的武林败类屡屡设计要杀害胜英及其师徒,使胜英等人时常身处险境。[书籍]
季开生密陈闽浙防患事宜疏(顺治十一年)王永吉分镇海口疏(顺治十一年)林德馨绸缪封疆疏(顺治十一年)陈棐直陈海寇酿祸之根疏(顺治十二年)龚鼎孳敬陈东南战守便宜疏(顺治十六年)王于玉敬陈管具三事疏(顺冶十六年)王启祚请除弊害以图治安七条疏(顺治十六年)蔡行馨密陈靖海一策(顺治十七年)...[书籍]
综合两书,上自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下迄清康熙四年(乙巳)南明永历帝被害止,志明季五十余年史事;虽各独立卷次(“北略”分二十四卷),实无异一书的前后两编。前编(“北略”)记北都事,后编(“南略”)记南明事。限于“文丛”范围,只刊“南略”。这须说明之一。因不刊“北...[书籍]
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撰写《痧胀玉衡》一书共3卷,约7.9万字。上卷,载痧症发蒙论,玉衡要语列治痧三法,放痧有十、刮痧法、用针说、用药大法等专论治痧方法,玉衡脉法列唇舌辨、痧脉十二经辨、痧脉要诀、痧脉有似阴证辨、痧脉似气血有条辨、痧脉诀生死法等专论舌、脉诊法。...[书籍]
《女科经纶》为清代医学家肖埙编撰,肖埙,字赓六,号慎斋,槜李人,约生活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据《女科经纶·自序》,知其撰有《医学经纶》一书,“博极群书,兼综条贯”列举了内科杂病163症,采集古代医籍7000余条而成书。肖氏因感于妇人之病有别于男子,故又专门辑成...[书籍]
曾侨居虞山(今江苏常熟),为康熙年间名儒,兼习医学,穷研《内》、《难》、《伤寒》《金匮等典籍,帝涉宋、金、元、明诸家之论著,撰有《古今名医方论》、《古今名医汇粹》、《内经博义》等书。本书乃罗氏精选古今常用名方及方论编撰而成。书凡四卷,共收方剂160余首,方论180余则。...[书籍]
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攻澎湖,旁求習於海道者;昂入見,指畫形勢,進參幾密,卒底於成。後奉命出入東西洋,招訪鄭氏遺逸,凡五載。敘功授職,歷官至廣東副都統。倫炯由諸生得廕,充侍衛。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事變起,奏陳易平狀;及平,授臺灣南路參將。雍正間,晉澎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