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论集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也。擒心第三德不悦上,上赏其才也。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才高不堪贱用,贱则失之。能傲莫付权贵,贵则毁己。才大无忠者,用之祸烈也。人不乏其能,贤者不拒小智。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不患无才,患无用焉。技显...[书籍]
《论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无神论作品。作者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卒于和帝永元年间约公元100年前后。王充高祖有军功封侯,后来家道衰落,以农桑为业,自称出身于“孤门细族”。少时好学,青年时游学京师洛阳,师事班彪。家...[书籍]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宗,博学多才,诗、词、文创作和学术著述都成就卓著,为当时和后世所钦仰。其诗、词、古文、辞赋、四六等创作在宋代都领风气之先,艺术水平均臻于一流。他不但是作家,还是文学理论家,其散文中有许多篇章就是文...[书籍]
《梁启超文集》作者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大政治家,大文豪,大学者,本世纪最大的悲剧人物。他一生著述一千四百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恣肆汪洋,当时“一纸负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书籍]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时的重要农学书籍,作者是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的贾思勰,共十卷,九十二篇,还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作者的事迹记载不详。全书所引用的古籍将近二百种之多,其中的《四民月令》等历史价值很好的农书现先已经散失,本书为后人的研...[书籍]
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凡十六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书籍]
厘正按摩要术清张振鉴述古斋医书叙余耳筱衫名久矣。己丑七月,始邂逅于扬州。见其性情肫挚,气象雍穆,望而知为非常之士,然固未尝知其能医也。庚寅春,余两子染疫殇,疫传几遍,移家江北,与筱衫结邻居筱衫医治皆痊,昕夕过从,谈论极洽,因得尽读其所着《述古斋医书三种》。...[书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全隋文》《先唐文》,共收录唐以前作...[书籍]
公元和二年四月,以监察御史选充翰林学士。未几,改主客员外郎,依前充学士。逾年,转司勋员外郎。年来改本司郎中,依前充学士。自始直内署,周旋凡五年,不独以文章号令为应职,意欲极直谏之道,开天子之耳目,致生人于仁寿,以为己任。是时因抗言论事,面命授中书舍...[书籍]
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张隐庵原序伤寒论卷第一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一伤寒论卷第二伤寒论卷第三伤寒论卷第四伤寒论卷第五辨公乱病脉证辫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辨痉湿喝病脉证辨不可发汗病脉证辨可发汗病脉证辨不可吐病辨不可下病脉证辨可下病脉...[书籍]
《伤寒论集注》一书尊成无己、张卿子两家,删去《伤寒例》,首列六经正文,次列《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痉湿暍》、《汗吐下后》诸篇,末列《辨脉》、《平脉》。汇节分章,用运气学说阐释六经病机。张氏对《伤寒》原文前后文互参,总结注疏,令人一目了然,不失...[书籍]
通玄秘术。唐沈知言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书籍]
《斫琴术》灰法琴之漆灰,以鹿角灰为上,牛骨次之,或杂以铜鍮等屑尤妙。第一次灰粗而薄,候乾,用粗石略磨;第二次中灰匀而厚,候乾磨过;第三次用细灰,要平匀,候乾,用水磨,或用油磨;次,细灰纬邉,作稜角,候乾磨过;第四次灰补平候乾,用无沙细砗,长一尺许,用水揩模,有不平处,以灰...[书籍]
王芗斋谈拳学要义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名重南北,素为全国武术家所推许,最近卜居京门,为观摩拳术起见,特订每星期日下午一时至六时,在大羊宜宾胡同一号招待各界,藉以与拳学名家交换意见,使我国尚武精神日益发扬光大,意至善也。昨日记者走访王氏,与作下列之问答。问...[书籍]
中风论清熊笏自序昔,神农、黄帝、岐伯、俞跗,以神圣之资,阐阴阳之奥,创兴医籍,拯济疾苦,实与教养政治相辅而行,故三坟之书先于五典。盖医之学,备在君相矣。厥后有伊芳尹汤液,亦其类也。东迁以来,君相罕有知者,而其学遂降为艺术。若医和、医缓、扁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