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
《医经读》四卷,又彭历十寒暑,而于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完稿,次年付梓,分“平、病、诊、治”四集,删繁就简,由博返约,阐发经旨,简要精当。[书籍]
今春访予吴门,复出近刻《廿二史箚记》三十有六卷见示。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乃读其自序,有质钝不能研经,唯诸史事显而义浅,爰取为日课之语,其谦自下如此。虽然经与史,...[书籍]
《史记》在我国比较广泛地传播流行,大约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它成为司马迁著作的专称,也开始于这个时候。在这以前,《史记》都称为《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和简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书籍]
卷一证治总论;卷二形气、脉法类;卷三-四证治类,列各种病证证治;卷五方药类,审辨药物性味效用;卷六评释类,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有一定参考价值。[书籍]
叙谭概犹龙《谭概》成,梅子读未终卷,叹曰:“士君子得志,则见诸行事;不得志,则托诸空言。老氏云:谈言微中,可以解纷。然则谈何容易!不有学也,不足谈,不有识也,不能谈,不有胆也,不敢谈,不有牢骚郁积于中而无路发摅也,亦不欲谈。夫罗古今于掌上,寄《春秋》于舌端,美可以代舆...[书籍]
时方妙用清陈念祖序古之长吏。与民相亲。饥为之食。寒为之衣。水旱疾疫。为之医药而调剂之。用能循绩丕懋。仁闻远覃。长乐陈修园孝廉。精轩岐术。作令三辅。适大水奉檄勘灾恒山。出其方。试而辄效。嗣丁丙艰旋里。读礼之暇。因刊时方歌括。时方妙用二书。夫上...[书籍]
史梦兰[清](公元一八一三年至一八九八年)字香崖,直隶乐亭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八年,卒于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年八十六岁。少孤力学,于书无所不窥,尤长于史。每纵谈天下事,了如指掌。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o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以母老不赴。筑别业于碣石山,名曰止园,奉...[书籍]
《医学读书记》是尤怡读书证治心得杂记。全书共分86个标题,涉及中医基础、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病证、针灸、五运六气、医籍校勘正误析疑以及医家述评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读书与临床的心得笔记,书中所载不乏精微切要之论,对后学者当有不少可供参考借鉴...[书籍]
气行、风、云雨、四元行之序并其形、人物;下卷包括:亚细亚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亚墨利加洲及各国各岛分论14则、墨瓦蜡尼加洲、以及四海总说、海状、海族、海产、海舶等。下卷末附异物图,有动物(鸟、兽、鱼、虫等)23种,以及七奇图,即世界古代七大奇迹等,共32幅图。[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十提要小学类一【训诂之属】方言十三卷【臣】等谨案方言十三卷旧本题汉?雄撰晋郭璞注考晋书郭璞传有注方言之文而汉书?雄传备列所着之书不及方言一字艺文志亦惟小学有雄训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元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杂赋有雄赋十二篇皆无...[书籍]
《元史》明·宋濂等撰《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元朝是...[书籍]
养蒙便读[民国]周秉清第一章立正身垂手,双足齐整,不得欹斜,倚靠桌凳。立必平视,勿俯勿仰,勿左右顾,身勿偏向。侍于亲长,立必在旁,敬候意旨,不得匆忙。亲友聚谈,旁立听言,不得忘形,立于中间。第二章行一步一起,须要端正,不可狂跑,不可跳振。行路勿疾,身正态徐,亲长若呼,却当疾...[书籍]
心易新解黄鉴以道观法、以道观象、以象言道、以悟道为根本,以说象读象为所得。就在于日常的观察身边的事实,信手拈来。在我们生活之中,无处不有“易”(意),看你怎样去意会感知,看大局,知象意,然后直断。易学预测的根本是“读象法”在现代光电信息社会中,有一个时髦词汇,称作...[书籍]
本草便读清张秉成公元1644-1911年[书籍]
本草易读清汪讱庵公元1644-1911年[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