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走波不难,而勒落尤难,刻亦难之,此法书者,勒者,皆等闲置去。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去,有甚行不得。静光好书法,收此武拔甫数纸,皆是兢业谨慎时作,惜乎死矣。静光颇学此笔法,而青于兰矣。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时,...[书籍]
项穆,明代万历年间书法家。元汴子,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官中书。工书法,于晋唐名家,罔不该会,而心摹手追者逸少,稍稍降格,亦不减欧阳询,与世父元淇齐名,有《双美帖》行世。所著有《书法雅言》、《元贞子诗草》。《书法雅...[书籍]
羊欣(三七O年——四四二年),南朝宋书法家。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官至中散大夫、义兴太守。亲受王献之传授书法。沈约称其善于隶书,子敬之后,可称独步。时谚曰:“买王得羊,不失所望。”而贬之者则谓欣学献之,终不能度越献之规矩,自成一家,故...[书籍]
韦续,唐代书法家,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墨薮》二卷。《五十六种书并序》一卷,旧本题唐韦续撰,续不知何许人。前有小序,言后汉东阳徐安于搜诸史籀,得十二时书,旨象神形,又加三十三体,共定五十六种,似此书为续所传,非续之书也。韦续《墨薮》亦...[书籍]
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由锺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书籍]
《书目答问》,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五卷,清张之洞著,初刊于光绪二年。该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四部分类法,将所著录的二千二百余种书籍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人,同治进士,为后期洋...[书籍]
[原文]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书籍]
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余弱冠时辄喜学山谷书,虽老学见之,亦为称赏不置,心甚疑焉。因求教于林蠡槎先生,先生一见泳书,便云:“子错走路头矣。”因问曰...[书籍]
仁公生高祖于长安,体有三乳,性宽仁,袭封唐公。隋文帝独孤皇后,高祖之从母也,以故文帝与高祖相亲爱。文帝相周,复高祖姓李氏,以为千牛备身,事隋谯、陇二州刺史。大业中,历岐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召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书籍]
魏书一百三十卷(如不分子卷,则是一百十四卷),内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兴亡史。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邓渊编写代记十馀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採用编年体。太和十一年(公元四八七年),李彪...[书籍]
--六九六年)唐代书画家,字承胄。一说赵州(今属河北)人,一说滑州匡城(今属河南)人。则天永昌中,官御史中丞、知大夫事,被酷吏来俊臣所陷。《书后品》一卷,《新旧唐志》、《崇文总目·小学类》、《书录解题·杂艺类》、《通志略》等均作《书后品》,而《说郛》...[书籍]
朱长文(1039年——1098年),宋代书法家。字伯原,自号灊溪隐夫。吴县(今属江苏)人。未冠举进士,著书不仕,名动京师。元祐中召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元符初卒。《六经》皆有辩说,又著《吴郡图经续记》、《琴台志》、《乐圃余稿》和《墨池编》等书。《续...[书籍]
童学书程明丰坊○论用笔学书者必先审于执笔。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此口诀也。用笔必以正锋为主,又不必太拘。隐锋以藏气脉,露锋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论次第学书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自八岁入小学便学大字,以颜为法。十馀岁乃习中楷,以...[书籍]
何生酂定侯延,延生侍中彪,彪生公府掾章,章生皓,皓生仰,仰生太子太傅望之,望之生光禄大夫育,育生御史中丞绍,绍生光禄勋闳,闳生济阴太守阐,阐生吴郡太守冰,冰生中山相苞,苞生博士周,周生蛇丘长矫,矫生州从事逵,逵生孝廉休,休生广陵郡丞豹,豹生太中大夫裔,裔生淮阴令整,整生济阴太守辖...[书籍]
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作了一定研究。北宋黄伯思认为传世石刻焦山《瘗鹤铭》是其在梁天监十三年(514)所书。《与梁武帝论书启》系陶弘景与梁武帝萧衍讨论当代著名书家钟繇、王羲之等书法之优劣得失的来往启答,这里选其中的两篇。张...[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