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
和勇(?—1474年2月18日),初名脱脱孛罗(托克托博啰),明朝将领,蒙古阿苏特部人,北元太师阿鲁台之孙、明朝左都督阿卜只俺之子。阿鲁台被瓦剌脱欢所杀后,和勇随父南归,被明廷授官安置。阿卜只俺死后,袭封带俸锦衣卫指挥使,积功至都督同知。天顺五年(1461年),以游击...
和硕和顺公主(1648年10月8日—1692年1月25日),清朝公主,清太宗皇太极之孙女,承泽裕亲王硕塞次女,母为辉发纳喇氏。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初八日去世,时年44岁。葬于京西赵辛店北岗洼村。和硕承泽亲王硕塞第二女
赵美和,字景熙。顺德人。[人物]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人物]
刘彦和,哲宗时人(《丞相魏公谭训》卷二)。[人物]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人物]
和硕和恪公主,乾隆帝第九女,母令妃魏佳氏(孝仪纯皇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七月十四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二月封今位号,三十七年(1772)八月嫁札兰泰。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乾隆帝与令妃魏佳氏之女
祖惟和,宋遗民,就作品观察,似为苏州道士。[人物]
查善和,字用咸,号东轩,宛平人。有《东轩诗草》。[人物]
和硕和惠公主(1714年―1731年),雍正帝养女,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康熙五十三年生,生母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后养于宫中,雍正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多尔济塞布腾,九年去世,年仅十八岁。雍正帝养女、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
夏侯和,生卒年不详,字义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名将夏侯渊第七子。三国时期魏臣,魏元帝时任相国左司马、侍郎。咸熙元年(264年)魏将钟会灭蜀后反叛,时和正出使成都,抵制钟会。钟会平,封为乡侯。晋朝建立后为光禄勋。三国时期魏臣
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生于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日,为清高宗第四女,母为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封今位号。三月下嫁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次子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1767)九月初七日卒,年23岁。子一丰绅济伦。乾隆与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之女
郑祥和,永春州人。岁贡生。清同治四年(1865)署淡水厅训导[人物]
唐和(生卒年不详),字稚起,晋昌郡冥安县(今甘肃省瓜州县)人。北魏时期大臣,瓜州刺史唐繇的儿子,伊吾王唐契的弟弟。唐和最初入仕西凉。西凉灭亡后,跟随兄长唐契、外甥李宝在伊吾城建国,向柔然称臣。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到柔然逼迫,遣使归降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
蔡普和,粤人,爵里未详。事见清温汝能编《粤东诗海》卷一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