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
沈穆夫(?—399),字彦和,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东晋大臣,沈警的儿子,史学家沈约的曾祖。出身吴兴沈氏,年少好学,精通《左传》,授前将军王恭(主簿),参加孙恩起义,为余姚令。隆安三年(399年),兵败被杀。东晋大臣
沈玮庆(1842—1880),原名颖稣,字颂田、谛乾,号丹孙,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沈葆桢长子。附贡生,恩赐举人,袭一等轻车都尉,未及引见而卒。沈葆桢长子
沈旋,字士规,沈约子,吴兴武康人也。袭爵,位司徒右长史,太子仆。以母忧去官。因蔬食辟谷,服除,犹绝粳粱。终于南康内史,谥曰恭。集注《迩言》,行于世。旋弟趋,字孝鲤,亦知名,位黄门郎。南朝梁官吏
沈寿岳,字臣山,明末将领沈有容第四子,崇祯三年(1630年)举人,曾任罗田知县、登莱道按察司佥事,因积极支持郑成功、张煌言抗清被斩首。沈有容第四子
沈觐宜(1895—1969),字来秋,为沈黻清第三子,沈黻清系沈葆桢长子沈玮庆次子。1920年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1924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现代第一批经济学家之一。曾任厦门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教授、教务长,云南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福州大学、福建农...
沈寿民(1607年-1675年),字眉生,号耕严,宣城人。移寓南京。明末诸生,加入复社,崇祯九年(1636年)举贤良方正,与沈士柱合称“江上二沈”。明亡后隐居不仕,与徐枋、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吴应箕、沈士柱、杨维斗、刘伯宗合称为“复社五秀才”。著有《剩庵诗...
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沈亮(404—450),字道明,武康(今德清)人。尚书都官郎
沈永和,总管内务府大臣、热河总管。嘉庆帝逊嫔沈佳氏的父亲。清代历史人物
沈觐平(1879—1925),字丹元,号半泉,沈葆桢嫡曾孙,沈玮庆长孙、沈翊清长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选优贡生,曾担任过马尾船政局秘书,但他不爱做官,以研究目录学自娱。是近代福建著名的藏书家和写家,著有《半泉联语》、《半泉随笔》等。娶妻陈如是陈宝璐长女...
沈叔羊(1909—1986),嘉兴人,沈钧儒三子。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86年3月24日沈叔羊为慕田峪长城题写“留霞”匾额,11月13日病逝于北京。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76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
沈睦,沈演之子,吴兴武康人也。位黄门侍郎,与弟西阳王文学勃忿阋,坐徙始兴郡。勃轻薄好利,位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坐赃贿徙梁州。后还,结事阮佃夫、王道隆等,位司徒左长史,为后废帝所诛。沈演之子
沈寿峣(?—1645年),字景山,复社名士;善诗文,施闰章少年时曾向他学诗;通兵略。明代将领沈有容第八子
沈法兴(?—621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隋末唐初割据势力。初任吴兴郡守。义宁二年(618年),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沈法兴于是以诛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拥兵六万,不久占据长江以南十几个郡。武德二年(619年),自称梁王。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渡江,占领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