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
丙显,西汉丙吉之子。封为关内侯,任城门校尉。西汉丙吉之子
释显嵩(一○五八~一一三七),俗姓李,铜梁(今属四川)人。住巴川宣密院三十馀年,足迹不出乡里。高宗绍兴七年卒(《舆地纪胜》卷一五九),年八十。《锦江禅灯》卷二○有传。今录诗二首。[人物]
霍显,霍光之妻。霍显一直想让她的小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淳于衍,在汉宣帝即位三年之后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后,由此被汉宣帝记恨。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后,霍氏一门骄奢放纵,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最终于公元前65年被灭族。霍光之妻子、霍成君之母
何法盛,南朝宋人。官至湘东太守。著有纪传体《晋中兴书》78卷,记东晋一代事迹。南朝宋湘东太守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人物]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
英宗至治末,显念侄彦昉等年幼无恃,乃会拜祖墓下,取分券焚之,复与同居。[人物]
邹显吉(1636-1709),字黎眉,号思静,一号华斋,自称湖北居人,晚号城南老圃,江苏无锡诸生。尝学诗于吴伟业,画摹宋、元,山水、人物均得古法。写生有邹菊之目。一门风雅,妻能画梅,兄、弟、子、侄,皆工画,著有《邹黎眉诗集》,《菊谱》等。[人物]
蔡传,宋,仙游人,襄仲子旬之子,字永翁,旬早世,及襄卒,朝廷庭录其孙。宋代人物
於显(不详—1388年2月1日),蕲州府黄梅县(今属湖北省黄冈市)人,明朝初年将领、勋戚。明朝初年将领、勋戚
法雄(?-117年),字文强。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北)人,战国齐襄王田法章的后代。东汉时期大臣。法雄初为郡功曹,太傅张禹召入府中做从僚,后推举他担任平氏县长。他在任善于治理,办案除奸,颇具章法。上任不久,境内安定,深得百姓爱藏,南阳太守鲍得上书奏明他...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东汉末年谋士...
刘显,汉朝广戚侯。汉宣帝刘询(刘病已)之曾孙、楚孝王刘嚣之孙、广戚炀侯刘勋之子、汉朝皇太子孺子婴之父。汉广戚侯
印光大师(1862年~1940年)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无人能及。被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师。大师留给后世的无上法宝《印光法师文钞》,前后三编共计一百余万字,是净土修行人的指路明灯,被誉为“小藏经”。大师还...
丁时显,字名扬,号鹏抟,天津人。乾隆乙丑进士。有《青蜺居士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