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舆全览图
潘图,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文宗开成元年(836)作《刘源墓志》。武宗会昌三年(843)归宜春,卢肇有诗相送。曾登进士第,年代不详。事迹据《登科记考》卷二七及卢肇诗。《全唐诗》存诗1首。[人物]
刘子舆,字孝文,南朝宋宗室大臣,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一子,母为杨婕妤。初封晋熙王,食邑二千户。泰始元年,宋明帝刘彧即位后,改封庐陵王,出继宋文帝第五子庐陵恭王刘绍,历任南高平太守、临淮太守。泰始二年(466年10月25日),下狱赐死。南朝宋宗室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人物]
皇甫曾(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润州丹阳人,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德宗贞元元年(785)卒。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人物]
全静(生卒年不详),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三国名将全琮之孙,全绪之子。原本为吴将领。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归附东吴,全静随全怿、全端等人共同率兵救援寿春,后与全怿等降魏,受魏官爵。三国名将全琮之孙
全纪(?~258年),吴郡钱塘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太常全尚之子,担任黄门侍郎。太平三年,吴主孙亮与全尚、全纪等人谋诛权臣孙綝,全尚将此事告知妻子孙氏(孙綝从姐),导致计划败露,全纪惭愧自杀。三国时期东吴官员
全吴(生卒年不详),吴郡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吴大司马全琮与全公主幼子,封都乡侯。三国时期全琮幼子
庄令舆,字荪服,号阮尊,武进人。康熙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双松晚翠楼诗》。[人物]
全祎(生卒年不详),一作全辉,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三国时期人物,是东吴名将全琮之孙,全绪之子。太平二年,与全仪带着母亲、部曲渡江投降曹魏,历任郡守、列侯。三国时期东吴人物
全仪(生卒年不详),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东吴名将全琮之孙、镇北将军全绪之子。太平二年,与家中争讼,便和兄弟全祎带着母亲投奔曹魏。三国时期东吴人物
全琮(198年-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全琮很有谋略,曾参与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孙权将自己的女儿孙鲁班嫁给了全琮,全琮的家族也成为吴国的名门;但全琮本人并不因此而骄横跋扈,仍然以十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
全璞,号辉山,金溪人。宜春胡光莹继室。有《全恭人诗集》。[人物]
绍兴十三年,由贵妃立为皇后。高宗内禅,诏后称太上皇后。孝宗死,尊为太皇太后。时光宗称疾不出执表,后采纳枢密赵汝愚建议,宣布光宗退位手诏,立皇子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宁宗。卒谥宪圣慈烈。[人物]
全寄(?-250年),吴郡钱唐(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麓)人,东吴右大司马全琮次子,三国时期东吴人物。二宫之争时,全寄阿附鲁王孙霸,最终被赐死。三国时期东吴人物
赵令图,北宋宗室,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五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之玄孙。北宋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