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
黄大临(难以确考),宋代词人,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西汉丞相黄霸后裔,北宋朝散大夫黄湜之孙,北宋著名诗人黄庶之长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之兄,绍圣间为萍乡令。存词3首,风格清丽。宋代词人
胡庭,字季子,汾阳人。有《畸人集》。[人物]
朱庭玉(“庭”或作“廷”),生平、里籍均不详。[人物]
黄沔(991—1055),字茂宗,号昌裔,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北宋教育家黄中理之长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伯祖父。高材笃行,品学均佳,年轻时在黄氏学馆(芝台书院、樱桃书院),充任教习,同族子弟的文学渊源为他所出。大中祥符八年(1015)高...
黄叔达(1051—1100),字知命,号云庵,北宋诗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人,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北宋书法家、诗人、画家黄庭坚之弟,双井黄氏七世。少有奇节,常有出尘超俗之举。与刘师道、李公麟等友善。作小诗、乐府,清丽可爱。北宋诗人
黄庠(1014-1039年),字长善,号道明。北宋诗人。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人,双井黄氏六世。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堂伯父,双井十龙之一的黄滋(1021年进士及第)的长子,芝台书院的创办者黄中理之孙。解元,宋景祐甲戌年(1034年)进士...
黄庶(1019~1058),字亚夫、亚父,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双井十龙之一的黄湜(茂洵)之子,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父亲,双井黄氏六世,西汉丞相黄霸后裔。擅长诗文,有《伐檀集》传世。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时年二十五。历佐一府(...
黄舣(一○八三?~?),字济川,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侄。年十九,黄庭坚归寓荆州,教以诗律。事见《永乐大典》卷九二二引《五总志》。[人物]
朱光庭(1037年-1094年)字公掞,河南偃师人。朱景之子,北宋哲学家程颢的门人。十岁能写文章。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初授万年县主簿。终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时人称“明镜”。哲宗时,司马光荐为左正言,乞罢青苗法。后来与贾易成为洛党领袖。后来洛党式微,改入朔党,形成蜀洛朔党争。北宋大臣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又名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祖籍南安。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郑经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成功率师取台湾。清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郑经率师东渡,迅速平定叛乱,于翌年正月返回思明。次年十月,...
向经,字审礼,向传范从侄,以荫至虞部员外郎。神宗为颖王,选经女为妃,改庄宅使。帝即位,妃为皇后,进光州团练使。神宗之妃的父亲
黄润,又名黄朴泉,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攀桂坊人,清朝商人,系清末外交家黄遵宪的高祖父,以经营银钱鉴别业发家,帮助交易商收支银两,开设当铺,积累了不少的财富。清朝商人
王经(?—260年),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农民出身,因得到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任官。其母说他太快出头会不吉利,但他平步青云,历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蜀将姜维攻入陇西郡时,他率军出狄道城迎击蜀军,却被击败。被包围在城中,陷入穷途末路的境...
郑庭笈(1905-1996),字竹斋,号重生。海南省文昌市文教镇美竹村人。1925年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过忻口会战、昆仑关战役。1942年3月任第5军200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参加远征军赴印缅抗战。后曾任第5军200师副师长、军政部装甲兵总团总团长、第4...
李经,本名涣,唐顺宗李诵次子,母张昭训,唐郯王。唐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