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唐诗者排斥宋调,治宋调者却始终以唐诗作为参照和评价标准。如何打破研究的僵局是目前唐宋文学研究者所面临的困惑。(3)许著将唐宋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唐音宋调在显著的区别背后仍有其相通相融的特性。作为宏观...
而诗歌,特别是那些题壁之作,又常借书法之美,加强其感染力量,收珠联璧合、相映辉发之效。以上所引,自然只是文献中的一小部分,但已足可说明唐代诗人擅长书法的情况。诗人们不仅以诗来言志抒情,也用书法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是因为唐代的...
众所周知,唐宋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而唐宋诗的诗风差异历来为人们所争议,在此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雨是无知觉的自然物说它“知时节”,是拟人手法。这一联是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之词,初步透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知”、“...
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及冯延巳等诗人,既有千古绝唱之诗篇,又有脍炙人口之词作;他们既有诗人这一头衔,又有词家之桂冠。将以上诸因素揉和在一起,便产生了宋词较多引借唐诗这一结果。但是,在诗歌创作中,引借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
本文将带您走进《唐诗三百首》背后的世界,揭示那些伟大诗人们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通过剖析他们的诗歌与生平,我们将一窥唐代诗人的情感纠葛,感受那个辉煌时代下的悲欢离合。
文章围绕《唐诗三百首》展开,阐述其作为唐代诗歌瑰宝的重要地位,包括展现诗歌繁荣、蕴含丰富情感思想、具艺术价值及在当今的意义。强调其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与世界文学宝库明珠,呼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一论唐以诗赋取士,学者多引《唐会要》、新旧《唐书》或《册府元龟》语。然而,笔者认为,诗赋取士的时间至少不始于永隆二年。最早即为“献赋”“纳赋”之制。不过,尽管献赋开启了隋唐的试赋制度,但献赋毕竟不同于真正的试赋。“善文”是绝对具才学...
元人诗法著作十分丰富。但向来为治批评史者所忽视,以为其“浅陋”,为“伪托”,颇不足观,但元诗法论著无疑是元代颇为重要的诗歌批评方式·其博学观念能较全面地反映元代诗学思潮。如皎然《诗式》、齐己《风骚旨格》,署王昌龄《诗格》、自居易《金...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可以说是海外名气最大的诗人了。他的诗歌讽喻朝政,同时也通俗易懂,被...
(卷三)将这些诗歌与《唐才子传》相互参证可以得知,贾岛与终南诸峰隐士确有非同一般的交情。此位厉宗上人应该也是终南山中贾岛的知交之一。送僧诗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风貌,原因可能是僧人乃方外人士,于世情、人事大都超脱出来,飘逸恬淡。“鹤”在诗歌中,...
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他的行书《澄心堂纸尺犊》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蹈循晋唐故土的代表作...
本文旨从三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阐述,以见唐彦谦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咸通中,应进士举,十馀年不第。光启末,重荣遇害,贬汉中掾曹。著有《鹿门集》3卷,同时人郑贻为之辑缀作序。事迹见新、旧《唐书》及《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
此外,中唐擅长歌行的刘商,作有《胡笳十八拍》,除第一拍为七言10句外,其余17首均为此体。称之为“反七律体”,正缘于这两点形式特征的存在。以上三类使用了仄声韵的诗篇,占了“反七律体”的87%。剩下来40多首,是使用平声韵的篇章,可称之为d式。二反七律体中使用a式的诗...
文章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分析,认为李白是在考虑了唐诗的传播方式以及诗歌的传播对象后而创作的,因而对其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目的是为了制造特定声誉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皇帝的赏识,从而走上仕途,建功立业。论及李白诗歌风格,千载以来,仁者见仁,智...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