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存放墨锭,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墨匣中,以套墨、集锦墨、彩墨所用的匣最为考究。古代墨匣多以紫檀、乌木、豆瓣楠木为材料,并镶有玉带、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图纹,所以,一般都很精美。古代墨匣中,也多有制成漆匣的。墨匣漆面上常...
墨床,又称墨架、墨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之一。遗憾的是墨床在文房用具的传世品中最为少见,收藏难度较大,不易形成系列。白玉墨床,几案形,线条劲挺,棱角分明,通体不加任何雕饰,明代朴素浑厚之风极为明显。青白玉墨床,几案形,与白玉墨...
在百家之中,儒、墨、道、法四家最为出名,当时并称四大显学。小则改变诸侯政策,大则兵戎相见,刺杀诸侯权贵甚至国君,帮助弱国兴兵打仗是墨家常用的手段,直到诸侯国向墨家妥协为止。商鞅依法将械斗主谋及杀人者、卷入械斗的疲民、游侠一干重犯斩首。临渭决刑,一次斩杀七百...
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指出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现代...
指山水画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的方法。北宋郭熙《林泉高致》:“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作为一种技法和语汇,积墨在水墨画的发展及新面貌的形成上具有特殊重要性,尤其是在山水画领域。分层加墨,一般由淡而浓,以达到表现物体的...
用此法,可以宿墨法相结合,往往在蘸浓墨后,笔尖蘸以清水,以渗化能力强的宣纸为之,颇有味道。除此以外,用水和选墨也是墨法运用的关键。
墨子对自然科学认识对象的确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自然之物与社会人事相分离。墨子进而阐发了关于物质属性的问题。端的这种不可再分割的特性表明,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基元。兼在墨子看来是一种无穷的存在,这种无穷的存在是由无数的独立存在的物质...
墨色有焦枯浓淡干湿之分,作书使毫行笔燥润相间的技法称为“用墨”。明代李君实则认为:“羲之书,墨尝积三分,何也?东坡真迹墨浓如漆,隐起楮素之上,山谷亦谓其用墨太丰,而风韵有余,然则松雪所云,特楷书耳,行书则不然。”
因此,墨子提出了“节俭则昌,淫佚则亡”的新主张。商纣王施行暴政,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灭亡。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女子入宫。这种思想与墨子的节用不谋而合。唐朝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时代,无论是从领土上还是从文化辐射上,唐朝无疑都是最具影响力...
用墨书写的手迹。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
以墨翟为首的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成就最大的学派。他们的著作《墨经》以连续八条文字记载了光学问题。关于影的定义,《墨经》指出,影子是物体阻碍光线的行进造成的。大概名家的理由也与《墨经》相同。为了证明这一论点,墨家在世界上最早...
比喻字体笔画丰肥、臃肿而乏筋骨,因字如墨团,故名墨猪。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引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书写粗笔道的字而不见筋骨,易犯此病。
琴曲《墨子悲丝》,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丝》等,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曲意深刻,音韵悲怆,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墨子在这里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
墨子阐述“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针对“不相爱”现象进行剖析的。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认为义与利是合一的,所以义是天下之良宝。可见,墨子的价值观是把百姓的实际利益置于第一位,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在经济活动中不谋非义之财,不求非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