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给了他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受到他们的衷心赞誉。伏氏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在他心目中,中国正是开明专制的模范。中国政府把增进人民的福利当作首要的工作,人民则把政府官员看作家长。由于魁奈敬重孔子,宣传儒家思想,他本人被称作“欧洲孔...
倡导“经道合一”是清初儒学的基本特征。明末以来,“内圣”与“外王”的疏离,使儒学失去了对政治的指导作用,加之内忧外患,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经道合一”论意义在于:第一,考证与义理的统一。“经道合一”思想不仅为学术界所认同,而且借助...
显然这是向陆九渊心学的靠拢。继曹端而起的是薛瑄。这样,即便当不成圣贤,那么应事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失误。胡居仁虽为吴之弟子,但其学似乎较乃师更为纯正,他既不满于陆九渊,也不满于陈献章。对前者指为空虚近禅,对于后者,则视为流于黄老。故而被《明史》视为是明$#...
因而先秦儒学又被称作“慎独之学”。但古往今来,人们对此的认识和理解却五花八门、并不统一,遂使这个独门之学至今沉潜书海,湮没无闻。迄今为止,学术界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而又能令人满意的答案,也没有切中肯綮,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古人之称儒,大约犹今之人称文绉绉、酸溜溜,起初当是俗语而兼有轻蔑的称呼,故而在孔子以前的典籍中竟一无所见。殷周之际的更姓易代,对于儒者阶层来说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和考验。于是在西周建立的最初阶段,包括这些儒者在内的殷代遗民便不时与西周统治者发生各种形式的冲突。
地域性传统对于两汉至隋唐的儒学同样是重要的。儒学在魏晋南北朝主要表现为新起的玄学和延续汉代经学,而这两者恰是有地域性的,史书称前者为南学,后者为北学。理学和心学的兴起、嬗变是这一时期儒学$#...
由是将中西哲思融会贯通,创造性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从而形成自家广大和谐的宇宙观。《新儒家哲学十八讲》一书,系根据方氏在辅仁大学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原订课程计划一学年,讲授内容为“宋明清儒家哲学”,后因病中途辍讲,仅只讲到...
\"将儒家伦理视为违反人性的教条。达其旨,故不惑其迹。如前所说,这种乱礼狂放,空谈虚无的玄学时风具有极大的社会破坏性。追根求源这是汉末以来援道入儒的学术路线所带来的恶果。因此,如欲有效地纠正和克服这种时风,便有必要对儒道二家的根本精神作一评估...
当前国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如何评价儒学的价值,是当前国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总体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中期,儒学的历史效应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其历史效应则主要是负面的、消极的。对儒学进行全面研究就会发现,...
在这些分立门户聚徒讲学的孔门弟子中,毫无疑问,子夏是最大的一系。尤其是他与魏文侯之间的特殊关系,不仅扩大了子夏的影响名声,而且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于先秦学术兴衰,关系极大。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俱,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
据此可知宋初儒学复兴确以《春秋》经传之华为主。在他们看来,孙复于《春秋》的研究结论不必尽信,然而其方法确实对后儒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范仲淹对孙复的竭力举荐,更使宋儒的怀疑精神获得相当的自觉与充分的发展。因此他对儒家群经的可信性提出全面质疑,...
儒家学派具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孔子的德治思想意义重大。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所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儒学是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奉为正统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学术派别之间的尖锐对立以及疑古思潮的兴盛,因此,在包括儒学在内的诸子学的起源问题上迄今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道家始祖老子曾为周太史,显而易见为官学中的人物。居周久之,见周衰,乃遂去。司马迁记载此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复兴儒学的首要之举,还在于从政策上尽快恢复儒学的学科地位。晚清民国初期,中国积弱积贫,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一时间改书院建学堂、拆孔庙建学校成为潮流,儒学因而失去制度依托和信仰空间而流离失所、孤...
当代中国的“儒学热”持续“走高”,迄今尚无衰减之势。传统儒学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敬养为孝”加重了孝道内涵的人文成分,突显了孝的道德属性;而且,即便是在现代社会法制规定的赡养义务的意义上,其合理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既防范了暴力过度而激化社会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