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这是返朴归真的高度概括,言浅情深,意象悠远。代人着想,“怀”之深也。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这二句诗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此时李白流寓江湘,...
”这是杜甫追述、描绘公孙大娘舞剑器的生动诗句,也是他激动不巳的观后感。其舞蹈之概貌,也跃然于眼前。读着这些诗句,仿佛公孙大娘在台上还正为人们翩翩起舞呢。
一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可见乐府民歌,除少数由于民间传唱所留存者外,都是经过统治阶级的审查和删改的。但由于它们接受了当时人民创作的乐府民歌的深刻影响,又有它们自己的创造,在...
杜甫以诗为史,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立此存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让人感动是杜甫在文末的这一声声“呐喊”,这也是“诗圣”之所以成其为“诗圣”,后世称之为“诗圣”的原因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杜甫的情怀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
本文通过想象与重构,以杜甫的诗歌为线索,模拟他的“旅行日记”,带领读者穿越千年,跟随诗圣的脚步游历大唐江山。从壮丽的山川到喧嚣的市井,从个人的悲欢到国家的兴衰,展现了一个既辽阔又细腻的大唐世界。
杜甫55岁来到夔州,那是在他死前的4年。
此诗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定为上元二年(761年)作以后,诸家并宗其说,其主要理由就是李白卒于次年。李白于757年系狱,758年长流夜郎,是“钦犯”,消息当然传播甚广。“归来”是指李白脱罪,重获自由。绵阳有李杜祠,是迄今尚保存完好的全国惟一的李杜合祀之祠。李贞为...
本文对比分析了“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主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探讨了两位伟大诗人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试图解答谁才是唐代第一诗人的问题。
字格肥劲宏博,作为正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尚肥书风推向极至,新的艺术风范、美学标准终于确立,所渭“杜诗、颜字、韩文”成为定格。
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谰壮阔。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熟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也是他注意下层社会的证据。家人厌鸡食虫蚁,未知...
诗人有许多论酒的精妙诗句。苏轼《和陶渊明〈饮酒〉》:“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山川谷月下传觞》:“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田园派诗人陶渊明,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写出了《饮酒》二十篇,或批判时俗污浊,或抒写...
在此之前,西方的学者一直推崇李白的诗作,认为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在宾纳的影响下开始研究中国诗歌的雷克斯罗思发现了杜甫的魅力,并扭转了西方学者长期以来持有的偏见。
再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多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中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和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空”字为纽带...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所以“对雪”直是白描,首尾的感慨才是全诗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关于“似”字之疑,固有多解。安禄山扣关而战,杨国忠催促哥舒翰出战,结果一战而失潼关。本来偌大个极盛王朝调集兵马四方勤王,未必不能堵住泄水,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