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驳议
这种官办学校对学生进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书”,据《汉书·艺文志》云,即“六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的。“六书”云云大概是汉人的以今解古,周代还未形成这样的理论概括。不过能享受这种教育的,...
刘守安在书面发言中说,文字与书写、汉字与书法之间存在着最本质、最内在的密切联系。写字书法教育与中华民族素质教育有密切联系,这项工作应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中小学抓起,要把书法列入课程,并且作为改革评分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师中加强汉...
由于习惯心理及“汉承秦制”的文化政策,在西汉初年,官方文书及重要文献还用小篆书写,以示庄严。由于秦人采取焚书政策,先秦古典文献大量佚亡。汉武帝时,文化史上还出现了一个重大事件。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自秦汉以来文字学研究成果...
示例:2500元~3000元9.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示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五六万套10.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如有参选词,则应选首...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东巡各地,立石刻铭以歌功颂德,相传石刻均是李斯所书,为标准的小篆样板。可见,即使王朝最高层的统治者内部,也没有办法完全使用正规的小篆。秦代灭亡后,秦小篆更失去了统治阶级的强有力支持,很快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能使用规整严谨的小篆。
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给以较恰当的评价。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前人称篆书笔法为“玉箸”,即玉作成的筷子,横平竖直,均匀圆润。...
不可否认,阮元的这种书法流派划分方式是为了突出汉隶等正体文字的典范地位,但以何种理由推崇这一典范、并冠以何种名份或称号,则是书论家必须慎重考虑的。再次,阮元书学重视汉字实际功用的特点也来自汉学的治学思路。最后,阮元以出土碑刻作为...
东汉时期还有几本与地名有关的字书:《尔雅》为先秦的作品,前面已经提到。所释内容分为19项,与地名关系较密切的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卷。除刘熙的书外,还有另一本《释名》,其作者为刘珍,其书已失传。《尔雅》、《说文解字》、《释名》三书对地名的...
东汉草书经杜度、崔瑗的推动变革,已成为具有全新审美内容的新兴独立书体。东汉晚期,随着社会危机的加剧,儒学独尊的大一统思想格局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竖阉专权所形成的朝政黑暗,以太学生为主体的士夫阶层展开声势浩大的清议运动,从而冲破儒家礼教的桎梏...
讨论战国秦汉时代,从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战国秦简算起。如前所述,在这五百年间所产生的隶变现象,同样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典型的早期简书和帛书是战国中期的作品。大多数字形显示出“隶变”初级阶段的成果,出现了隶书的笔势、笔j顷、...
很多汉代以前古籍里所记载的地名由于《汉书·地理志》用汉地解释,使后来人才得知其所在。在我国,对地名来源和地名沿革的研究最迟开始于公元1世纪初,其代表著作也是《汉书·地理志》。其延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名数量之多,均是举世无双的。《汉$...
何人书不详,无额,在今山东曲阜孔庙。汉人有知,或不免抱歉于九泉也。后碑刻于碑阴,名“鲁相史晨飨孔庙碑”,止十四行,行亦三十六字,在曲阜孔庙内。较徐本略晚而拓工精审。汉隶方板者多,此碑则有逸宕之致。已断者,以“乾”字未穿者为早拓。未穿者,“日”上作小点一横。...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其称《易》,孟氏,《书》;《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
徐书城先生的《宋代绘画史》是最新出版的一本对两宋绘画史进行总体描述的著作。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目前宋画收藏数量最多也最为集中之地。譬如对于李唐的分析,作者只关注了经由李唐复兴的北宋山水体貌在南宋画院流行的情况,而对于李唐在南宋山水画风新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提及,这和当前美术...
历史确实如此,在东汉汉代隶碑中,数量最多,艺术成就最高,对当代及后世影响最深最广的,是齐鲁书派。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朝廷以孔子之书为经,配荒诞的谶言为纬,把儒学神学化。碑制的完备和流行,大大促进了齐鲁碑刻书法的繁荣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