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满庭芳词苏轼《满庭芳词》,书于1083年(元丰六年),行书。作品欣赏:洞庭中山二赋人来得书帖江上帖渡海帖令子帖东武帖黄州寒食诗帖
宋诗富有理趣,以苏诗为杰出的代表。被赦出狱以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受到监管而不得签书公事。这歌词,已在欢愉中透露出一缕隐藏在内心的惆怅的思绪。感情和气氛由乐而到悲的转变,主要是为引起下文主客问答关于人生的议论。\"\"人道是\"就是据传说的意思,语气也...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这是宋人后来以迁史论说杜诗的嚆矢。时蓐临败,犹欲持重有所伺,而中人刑延恩促战,遂大败。明皇虽诛萧至忠,然常怀之。详味此诗,盖禄山反时,其将校有脱身归国而禄山杀其妻子者,不知其姓名,可恨也。正是章学诚所谓“论诗及事”的典型做...
告别百姓也告别红粉知己的苏轼,在离别送行的人群散去后,与情人长歌作别。“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无论是抗洪于危城,还是笙歌于十丈楼,都已成为过去,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合泪为赠了。如果以佳人喻民众似显牵强,但在与“佳人”的惜别中不能不含对于徐州民众的暗寓。词$#...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任职凤翔签书判官时,在今凤翔东湖喜雨亭落成之日邀朋欢盏,“举酒于亭上”,畅饮柳林美酒,酒后留下了惊世名篇《熹雨亭记》,并用“花开美酒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赞柳林酒,至今在凤翔东湖尚有墨迹遗存。他还学会了酿造柳林酒的技艺,“近日秋雨足,公馀试新筝”...
苏轼的题画诗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杜甫的题画诗之影响,而又自有其特色,形成了他们之间同中有异的风格。所谓“不粘画上发论”,实际上就是借题发挥,发出自己的见解、评价,甚至还有对时事的评论。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这是苏轼...
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况且这追怀、悼念又是因逝者的一幅《筼筜谷偃竹》的绘画而引起的,所以最好的追怀、悼念,就莫过于充分指出和肯定逝者在艺术上的杰出的创造和成就。十寻,只是表示很长、很高,不是实数。与此相反的是水墨画法。文同关于画竹的主张,实际上也...
苏庠南宋初词人。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筑别墅以供游憩。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
苏轼的散文向来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韩柳欧苏”。刘庭式在没有考中进士时,商量娶他同乡人的女儿,约定了但还没有正式下聘礼。石钟山,在今江西省北部湖口县城附近。城南的名上钟山,城北的名下钟山,合称双钟。下钟山以悬崖峭壁面临长江,尤为险要。苏轼...
──苏轼《琴诗》古风寥落欲何寻,常记南风素意深。诗到宋代,大有变革之味,苏轼正是力主“变革”的开拓型人物。《琴诗》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创新,无疑是宋代诗坛的一股春风。《琴二首》是他的代表作,与苏轼《琴诗》比,虽内容和形式上不求创新,但借...
舒亶在奏章中称“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事实上,苏轼无非是对新法执行不当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示了一下抗议。神宗元丰二年七月,苏轼在湖州任上被捕,八月系御史台狱,史称乌台诗案。这一时期的苏轼思想...
苏轼是一位留心观察社会,救时济世的作家。苏轼性格耿介,一贯直言得失。否则,国家将会穷蹩,历史也会止步。此外,苏轼还对冗官制度、官府无穷的差徭、繁苛的律令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苏轼十分重视文艺的真实性。这种严于律己的自我...
陶渊明与苏东坡可谓旷世相契,尤以东坡左迁惠、儋时为最。此前,苏轼受人构陷,因“乌台诗案”被捕,几乎被杀。经多方营救,终贬黄州。元祐四年二月,又以论事为当轴者恨,赵挺之,王觌攻之尤甚,苏轼连续上章乞外任。《栾城遗言》中对此事有记载。元祐年间,...
清人对各种词选之于词坛创作风气的作用高度重视,将词选作为词学批评的工具和词学理论的载体。唐宋词选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首推《草堂诗余》。浙派中期领袖厉鹗步其后尘,对《绝妙好词》更是推崇有加。正是由于以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