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调寄鹧鸪天(打千字文一句)[猜谜语]
秋雁又南回(打《千字文》一句)[猜谜语]
孙过庭《千字文》孙过庭>书谱│书谱(译文)│草书千字文│景福殿赋孙过庭,是我国唐朝时著名书法大家,书学理论家。其好古博雅,天赋异禀,书法始化于“二王”,并深得精髓,临摹古帖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几近以假乱真。《千$...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赵孟頫续千字文放大图赵孟頫《续千字文卷》,24.3×153.3cm&n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六书”不能单纯的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而古文经的儒生则认为从孔壁中发掘出来的用六国文#$...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将书法汉字勾画在角色面部的显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装饰图案。例如,牛皋脑门上写隶书“牛”字;李逵脑门上写隶书“李”字;阎王脑门上写楷书“阎”字;魁星脑门上写楷书“斗”字;据说杨七郎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霸儿脸上就草书了一个“虎”字。人们常说“脸就是招牌”,文字脸谱起到了介绍剧中人物的招牌作用。...
《说文解字》作为古代文字学的经典之作,由东汉学者许慎编纂,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形、音、义,共收字9353个。该书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分析解说汉字形义、辨别声读和考究字源的字典,还沟通了古今文字,为后世提供...
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
只有从小从师学习的东巴教徒才能眼看经文,口诵句子,这种文字已有约1000年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徒用这种象形字书写了约1500卷经书,它是研究纳西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和文学艺术的重要宝藏。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
认为“视龟作书”附会了河图洛书的传说,是把文字的发明看作天意神授,纯属虚妄无稽。认为“书画同源”或“文字源于图画”只能说明象形字的由来,而不能涵盖一些指事字,记号字的源起。五六千年以来,中华传统文化世代传承,...
语素文字,又称表意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历史上发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语素文字有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