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认同是以了解为前提的,但事实表明,现代民众恰恰对儒学缺乏起码的了解。其次,认同也应该是情感上的认可,但事实表明,现代民众对儒家基本道德也缺乏真诚的认同。上面那个问卷调查另18个题目是希望了解民众是否认同儒家所提倡的基本道德。在这...
原始儒家是继承中华远古文明思想而来,并特别重视国家社群的维护及个人修养的实践的哲学,其中周文化的社会哲学理想更是儒学价值意识的根本基础。另外,透过孔子与孟子的若干直捷明白的命题,与《中庸》《易传》等整理后的文字,也提出了...
王阳明本人侧重于本体,取消了工夫的独立性。由此,作为宋明儒学殿军的蕺山学方得以成立。而牟宗三先生的发明,又源自其对宋明儒学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所占地位的判定。而“明亡”作为一历史事件显...
程颢程颐,北宋时期的儒学大师,通过他们的理学思想——程朱理学,为儒家哲学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道德教育的明确路径。他们认为,理学不仅是理论洞见,更是一种完善道德的生活艺术。程朱理学强调个人修养与宇宙自然的和谐,...
也就是说,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导致儒学内部的分歧,这种情况一般能为统治者理解和接受。在当时,对儒学精神的诠释构成重大威胁的,当属以郑兴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但毕竟不能以此作为对古文经学的总体评价。他们已严重丧失先前的学术精神,...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儒学给了他们以极大的鼓舞和启迪,受到他们的衷心赞誉。伏氏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在他心目中,中国正是开明专制的模范。中国政府把增进人民的福利当作首要的工作,人民则把政府官员看作家长。由于魁奈敬重孔子,宣传儒家思想,他本人被称作“欧洲孔...
倡导“经道合一”是清初儒学的基本特征。明末以来,“内圣”与“外王”的疏离,使儒学失去了对政治的指导作用,加之内忧外患,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经道合一”论意义在于:第一,考证与义理的统一。“经道合一”思想不仅为学术界所认同,而且借助...
显然这是向陆九渊心学的靠拢。继曹端而起的是薛瑄。这样,即便当不成圣贤,那么应事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失误。胡居仁虽为吴之弟子,但其学似乎较乃师更为纯正,他既不满于陆九渊,也不满于陈献章。对前者指为空虚近禅,对于后者,则视为流于黄老。故而被《明史》视为是明$#...
因而先秦儒学又被称作“慎独之学”。但古往今来,人们对此的认识和理解却五花八门、并不统一,遂使这个独门之学至今沉潜书海,湮没无闻。迄今为止,学术界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而又能令人满意的答案,也没有切中肯綮,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古人之称儒,大约犹今之人称文绉绉、酸溜溜,起初当是俗语而兼有轻蔑的称呼,故而在孔子以前的典籍中竟一无所见。殷周之际的更姓易代,对于儒者阶层来说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和考验。于是在西周建立的最初阶段,包括这些儒者在内的殷代遗民便不时与西周统治者发生各种形式的冲突。
地域性传统对于两汉至隋唐的儒学同样是重要的。儒学在魏晋南北朝主要表现为新起的玄学和延续汉代经学,而这两者恰是有地域性的,史书称前者为南学,后者为北学。理学和心学的兴起、嬗变是这一时期儒学$#...
由是将中西哲思融会贯通,创造性地诠释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从而形成自家广大和谐的宇宙观。《新儒家哲学十八讲》一书,系根据方氏在辅仁大学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原订课程计划一学年,讲授内容为“宋明清儒家哲学”,后因病中途辍讲,仅只讲到...
\"将儒家伦理视为违反人性的教条。达其旨,故不惑其迹。如前所说,这种乱礼狂放,空谈虚无的玄学时风具有极大的社会破坏性。追根求源这是汉末以来援道入儒的学术路线所带来的恶果。因此,如欲有效地纠正和克服这种时风,便有必要对儒道二家的根本精神作一评估...
当前国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如何评价儒学的价值,是当前国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总体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中期,儒学的历史效应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而在封建社会后期,其历史效应则主要是负面的、消极的。对儒学进行全面研究就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