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书籍]
御制题毛晃禹贡指南六韵防禹其鱼功不刋导川敷土下民安九州既奠爰分域四海防同永宴澜毛晃指南因有述文渊阙氏乃无端【宋史艺文志不载是书明焦竑经籍志载禹贡指南一卷宋毛晃撰自为可据而朱?尊经义考则云未见又云文渊阁书目有之不着撰人书目成于杨士竒与焦竑为同时不应书成而佚其姓...[书籍]
逢甲字仙根,號蟄仙,又號仲閼;以詩文常署倉海君,故人稱「倉海先生」。祖籍廣東鎮平,至曾祖始遷臺灣,定居彰化。清光緒己丑(十五年)成進士,點工部主事,告假回里。甲午(二十年)中日戰起,在籍督辦團練,稱義軍。次年,割臺議定,以力爭無效,乃與臺人士倡「民主」之說,建臺灣民主國,...[书籍]
志體倣自「通志」而略變通,特立「卷首」一卷,專載「聖謨」;正文依次為星野、建置沿革、山川、疆域、城池、風俗、田賦、戶役、典禮、兵制、學校、公署、職官、名宦、選舉、人物、古蹟、雜記、藝文等十九篇。內職官分占兩卷,餘篇各一卷。[书籍]
但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孟子》有七篇传世:《梁...[书籍]
民國四十年,曾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合題「臺灣紀錄兩種」。後經作者哲嗣適之先生將「日記」與「稟啟」按照時日合編,定名為「臺灣日記與稟啟」;今本所刊,即由適之先生所手定。卷一,自光緒十八年正月至八月,記渡海並巡閱全臺防營;卷二,自同年九月至十九年四月,記提調臺南鹽務;卷三...[书籍]
今考书中称梁元帝为湘东殿下,则作是书时犹在江陵即位之前。盖梁人而入陈者,犹《玉台新咏》作於梁简文在东宫时,而今本皆题陈徐陵耳。其书继谢赫《古画品录》而作,而以赫所品高下多失其实,故但叙时代,不分品目。所录始於梁元帝,终於解蒨,凡二十人,各为...[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姓氏急就篇类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姓氏急就篇二卷宋王应麟撰其书仿史游急就篇体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以便记诵文词古雅不减防书又虽以记録姓氏为主而胪列名物组织典故意义融贯亦可为小学之资篇中凡单姓皆无重字篇末列二字三字诸姓则不免复出盖义取兼载故势难相避其中稀僻之字...[书籍]
《古今刀剑录》一卷,梁陶宏景撰。宏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齐初为奉朝请。永明十年,上表辞禄,止於句曲山。梁大同二年卒。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事迹具《梁书。处士传》。是书所记帝王刀剑,自夏启至梁武帝,凡四十事,诸国刀剑,自刘渊至赫连勃勃,凡十八事。吴...[书籍]
《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是东晋僧人僧肇的两篇佛教哲学论文,《神灭论》是南北朝南梁儒家学者范缜的无神论作品。这三篇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名篇,颇有代表性。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精于老庄及佛经...[书籍]
《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是东晋僧人僧肇的两篇佛教哲学论文,《神灭论》是南北朝南梁儒家学者范缜的无神论作品。这三篇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名篇,颇有代表性。僧肇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精于老庄及佛经...[书籍]
案《唐书·艺文志》有裴孝源《画品录》一卷,注曰,中书舍人。与此序合。然注又曰,记贞观、显庆年事。而此书序中则称大唐汉王元昌每燕时暇日,多与其流商榷精奥,以予耿尚,尝赐讨论。遂命魏、晋以来前贤遗迹所存,及品格高下,列为先后。起於高贵乡公,终於大唐贞观十三年秘府及佛寺并私家所...[书籍]
按諸此事內容,實為清同治間美國駐廈門領事官李讓禮(LeGendre,或譯李仙得或李善德)寄其本國駐華公使關於廈門、臺灣地方事務一八六九年度報告書之改譯;不但章節有所移動,敘述順序亦有許多與原文不同。課文第一部分所述「番事」,為同治六年在臺灣南部琅■〈王喬〉洋面發生遭風沈沒...[书籍]
《楹联丛话全编》是“联话”体的创始人梁章钜父子所作全部联话的合集.本书包括《楹联丛话》、《楹联三话》、《楹联四话》以及《楹联续话》。梁章钜身书香门第,平生手不释卷。他编著的《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保存历代资料,首建分类...[书籍]
《弘明集》为南朝梁着名高僧僧祐所着。僧祐,俗姓俞,彭城下邳人。该地为今江苏邳县。从后汉以来,这一带便是华东佛教的重镇。据《梁高僧传》,僧祐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西元四四五年)生于建康(今南京)。幼时即有向佛之心,曾随父母参建初寺,不肯归家。十四岁时为逃婚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