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三三)。元丰三年(一○八○)坐冒考成迁官,罢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哲宗元符初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徽宗崇宁初知明州(《宝庆四明志》卷一)。四年(一一○五)知福州(《...[人物]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紧接着是战国时代的来临,本年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的起点,司马光还为三家分晋一事发表长篇的感言。他死后,其子姬骄即位。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紧接着是战国时代的来临,本年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的起点,司马光还为三家分晋一事发表长篇的感言。他死后,其子姬骄即位。
懿宗咸通末,任湖州判官。僖宗乾符元年(874)十二月,为商州刺史时,因军州空窘,减折籴钱,民以白梃殴之,疑即死于其时。事迹见《资治通鉴》卷二五二、《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人物]
(1077—1145)宋建州浦城人,字正通。学问该博。神宗元丰五年以特奏名廷试中第。授左班殿直、武学教授,校兵法七书。寻擢博士。以苏轼荐换文资,授承奉郎。知富阳县,有治声。改通判沧州,绥抚流民。除司农寺丞,官终通判庐州。有《何博士备论》及文集。[人物]
咸丰八年(1858年)春,曾国华以李续宾奏调赴鄂,襄理军务。旋随营赴江西,及占领九江,又随移师攻安徽,渡江北进黄安。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战死在安徽三河镇。曾国华战死后,湘乡“家家悬蟠,户户哀声”。清文宗赠其道员衔,加赠太常寺卿衔,追赠通议大夫,赏骑都尉世职,谥“愍烈”...
楚武王熊通(?-前690年),芈姓,名通,一称熊通。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若敖之孙,蚡冒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熊通即位后,立下“欲以观中国之政”的奋斗目标,着力向东、北两面扩展领土。曾三次遣军伐随,并于第二次伐随时自尊为王。楚武王三十八年(...
八年,除两浙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元丰元年(一○七八),改国子博士奉使高丽(同上书卷二九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为徐王府翊善(同上书卷四六九)。今录诗三首。[人物]
宋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转礼部尚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翰林承旨。乾德二年(九六四),判吏部铨兼知贡举。累加刑部、户部尚书。开宝三年十二月庚午卒(同上书卷一一),年六十八。《宋史》卷二六九有传。今录诗三首。[人物]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人物]
英宗治平间知南新县(《元丰类稿》卷四五《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哲示元祐三年(一○八八),提点河西路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二),徙知光州(同上书卷四一四)。绍圣四年(一○九七),为淮南转运副使。元符间官吏部郎中。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人物]
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会稽续志》卷六)。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以尚书屯田员外郎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清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九)。神宗元丰中,知庐州(《续会稽掇英集》卷三)。今录诗四首。[人物]
三国时东平(治今山东东平西)人。冀州牧吕昭次子。三国魏散文作家、大臣。吕安性至烈,有济世志力。与嵇康、山涛、向秀等人思想接近,感情相通,都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残暴统治。他最崇拜嵇康的高致,每一相思,往往千里命驾。嵇康也以善友待之。吕安又曾与向秀灌园于山阳(今河南...
七年,由吴县尉提举修撰经义所检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三)。八年,坐谄媚吕惠卿,罢为潭州州学教授(同上书卷二六九)。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举编修《刑名断例》(同上书卷五○八),试秘书监(《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四○)。曾官润州仓曹(《直斋书...[人物]
六年(一○九一),拜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四),改左正言。累迁中书舍人,宝文阁诗制、国子祭酒,以本职知明州。绍圣初,言者论其阿附吕大防、范纯仁,谪知信州,又落职以奉议郎主管杭州洞霄宫,再贬水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嘉泰会稽志》卷一五有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