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批著作大都论及了《诗品》,因此也标志着现代《诗品》研究的正式开始。其间有的著作,还是揭示了《诗品》的一些重要特点,并显示了作者的见地的。《诗品》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而又成为此类批评的集大成者。《诗品》研究的专门性著作,这一期间尚未出...
不过,应当指出,这四首诗都未引全。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也由于这种统一,南方的茶业也如《荈赋》所反映,有些山区的茶园,进一步出现了“弥谷被岗”的盛况。不过,可惜的是这种统一、发展的势头,不久,又为南北朝的分裂和北方少...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诗人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田园的静谧与美丽。本文将从意境营造、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赏析山水田园诗中的自然之美。
诗的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惆怅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
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即内在之意诉诸外在之象,象者所以存意。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和表现符号,意是象的内涵所指向的对象,“意象”一词的产生及其内涵的延进在中国由来已久。这正是李商隐爱情诗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人的重要原因。李商隐这类诗悲剧色彩较浓,爱情虽...
闻氏对诗意作出了很多全新的诠释,影响十分深远。这些观点均为向来说诗者所未道。但钱钟书却认为“女子伤春”和“男子悲秋”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典型的抒情模式。认为《国风》主要出于民间,是一种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朱先生研究《诗经》不仅仅为了清理史...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认为是写不得志者的忧愁。以此为基础,笔者进一步揣摩玩味,仔细寻求《诗经》内证以成其说。体察此女子的情怀,进而推情入理,分析其忧虑的原因,这无疑就是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关键所在。反过来推想,征战之时,则是不能“制彼裳衣”的,也就是说,战...
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
为排遣心中的痛苦,他走向山水林泉,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诗一开头“斜阳照墟落”,描绘出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拉开了诗歌的帷幕。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发了彻骨的相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上片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而且,这一类诗体在李白那里,比前人更为放纵自由。李白诗歌的跳跃性也是极强的,往往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开阖动荡中袒露变幻无常的感情活动。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实际上也就是使诗歌语言更多地从新鲜活泼的生活语言中得到充实和丰富,并加...
然而,在李商隐的一些诗中甚至把这种感情描绘得达成扑朔迷离的境地,最有代表性的就算《锦瑟》这首诗了。(3)清代的朱鹤龄认为诗人是在追忆死去的妻子王氏,应而是悼亡诗。于是作为李党政敌的牛党认为李商隐此种行为是背恩忘义。第二件事是爱妻早亡,感情受到很...
一《诗经》《离骚》是先秦文学中的双璧,是中国诗史之大源,此为世人皆知之史实。儒家诗学体系以《诗经》为核心,包含汉乐府,亦包含儒家诗学观念。前人视《诗经》为周之乐府,视汉乐府为汉之《诗经》,信不诬矣。但在两汉数百年间它们的命运...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知府走下座位施礼迎接,朱君无所谓的样子,作一个揖就坐上宾之座。何况知府的所以降低身份给他礼遇,并不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而是因为知府的父亲与朱君的父亲是故旧之交,所以与朱君表示修好,报答旧日的交情。朱君的诗...
吴氏在诗词赋曲上堪称“制作大手”。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李太白、辛幼安之遗也”。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独步文坛。论诗说文讲求“情”是中国文论的传统,吴氏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显而易见。而推崇“趣”则是当时的时代风尚。吴氏恰恰是唐宋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