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题新仪象法要梁代浑仪巳制之失传苏颂乃重为有经有纬述前验具説具图期后垂亦曰用心究钩股即看影椠悉毫厘大成圆象精锱黍皇祖鸿贻万世规乾隆乙未孟春上澣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六新仪象法要天文算法类一【推步之属】提要【臣】等谨案新仪象法要三卷宋苏颂撰颂字子容南安人徙居丹徒庆厯二年进士官至右...[书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书籍]
年踰四十,始以例官德化教諭;乾隆二十八年,移鳳山。鳳山西南海中有小琉球嶼,因將赴任途中及在臺聞見以及郡邑志所載山川風土、昆蟲草木與內地殊異者詳予記述,間以五、七言宣諸謳詠,因名「小琉球漫誌」。全書計六編:曰泛海紀程、曰海東紀勝、曰瀛涯漁唱、曰海東賸語、曰海東月令、曰下淡水...[书籍]
本書(一冊七八面四六、八○○字)分上中下三卷,與第一種「臺灣割據志」同為日人川口長孺撰。按本書所述,起自日本慶長十七年(明萬曆四十年)鄭芝龍初謁日本幕府、迄於元祿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九年)清帝詔令鄭成功父子歸葬南安,凡記八十九年閒鄭氏四世之事。與「臺灣割據志...[书籍]
本書(一冊一七七面一○六、二○○字)凡八卷,前四卷「赤嵌筆談」、次三卷「番俗六考」、末一卷「番俗雜記」;黃叔璥撰。叔璥字玉圃,號篤齋;順天大興人。由進士,歷官至御史;清康熙六十一年,與滿御史吳達禮同膺首任巡臺之命。本書名為「臺海使槎錄」,以此。[书籍]
本書(一冊八五面五一、○○○字)不分卷,不著撰人。書載天妃誕降本傳及其後「顯聖」事蹟,為研究民俗學資料之一種。所謂「天妃」,福建莆田湄洲嶼林氏女也;誕生於宋建隆元年(父官都巡,名愿;一說名惟愨)。由於後來歷代君主、大臣奉為護航之神,敕對賜號,於是沿海各地莫不建立宮廟(或稱...[书籍]
《全唐文》卷八一三收其文一篇。《杜阳杂编》,唐苏鹗着。三卷。以作者家居武功杜阳川而得名。记载代宗广德元年(763)至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凡十朝间异物杂事,多为传闻之事。但其中亦涉及史实,如宦官鱼朝恩、仇士良擅权跋扈,懿宗朝迎佛骨时举国如狂等,多为史家瞩目。此集文辞华美,颇为后世...[书籍]
自乾隆五十三年至道光十八年間臺灣、鳳山、嘉義、彰化四縣及淡水廳如何設立番屯及清釐整頓,由此可見其概。卷二為關於辦理所謂「匪亂」之檔案,共二十五件。大部分為有關道光十二年張丙之變,一部分為有關道光二十二年郭洸侯事件(另有此類檔案分見第一九一種「臺案彙錄已集」、第二○○種「庚...[书籍]
六十种曲红拂记明张凤翼红拂记(明)张凤翼着绣刻演剧十本第二套南西厢幽闺明珠玉簪红拂还魂紫钗邯郸南柯北西厢实获斋藏板绣刻红拂记定本●红拂记目录第一出传奇大意第二出仗策渡江第三出秋闺谈侠第四出天开良佐第五出越府宵游第六出英豪羁旅第七出张娘心许第八出李郞神驰第九出太原王气第十出...[书籍]
《续资治通鉴长编》全书连正文总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册。其中《续资治通鉴长编》九百八十卷,六百零四册;《举要》六十八卷;《总目》五卷;《修换事目》十卷。《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受到宋孝宗的高度重视,诏令依《资治通鉴》纸样及字样大小缮写《续通鉴长编》一部...[书籍]
本書(一冊八六面五一、六○○字)不分卷,日人川口長孺撰。原著係日本秘閣所藏抄本,今據再抄本排印。書中首述臺灣之風土及先住民習俗,次述明季漳、泉人之通販於臺灣;再次,自明天啟元年、迄清雍正元年有關臺灣之史事,靡不編年紀載。雖題稱「臺灣割據志」,實為鄭氏三世之詳紀。書中所用資...[书籍]
而诏书但以私图传子为言,昧于《春秋》复仇之大义矣。此诗盖深讥之也。)【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谁谓江水清,淆之往往随沙。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停婚仆碑何震怒?青...[书籍]
所著「如此江山樓詩存」,初題「如此江山樓焚餘稿」,刪訂於割臺後之翌年;後續有補充,以「五十初度」為殿,共得一百二十八首。所詠之詩,誠如吳興劉承幹所云:『其志怨、其聲哀以促』(見「劉序」)。「四香樓少作附存」原名「四香樓餘力草」(按四香樓為如此江山樓之前身),作於清光緒十#$...[书籍]
本書(一冊一八二面一○九、二○○字)分五卷、附「詩餘」一卷,林朝崧撰。朝崧一名俊堂,字癡仙,自號無悶道人;臺灣(今臺中)人。年二十一,值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割臺之變。後遂避亂桐城,轉徙申江;遍歷名山大川。既返故山霧隱,肆力於詩。當光緒二十八年時,倡設櫟社,更集諸...[书籍]
上述碑文大多見於府縣廳志,此後並另有第一五一種「臺灣中部碑文集成」及第二一八種「臺灣南部碑文集成」之編印,可資相互比校。「明志書院案底」全為文卷,卷一為清乾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間淡水廳建立明志書院之始末,卷二為光緒年間淡新分治後明志、學海兩書院租項糾紛之處理經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