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每逢中秋佳节,在海南岛五指山区,黎族仍在明月之下,用叮咚演奏歌曲,欢庆丰收。叮咚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乐曲有《叮咚舞曲》等。[百科]
“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数十秋,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老舍、曹禺先生一再叮嘱,要十分珍惜潮汕文化遗产,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剧传承和发扬光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由建阳麻沙出版的《荔镜记》剧目,用“泉、潮二腔”演唱,同时,吸收南音的音乐...[百科]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除夕”,在古代还有许多雅称,如:除滩、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百科]
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百科]
晋泰始年间,大部分民屯都已经取消,但一直实行下来的兵屯却仍然保持下来。实行兵屯,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对军队的负担,同时也可让军队在和平时期不丧失应有的活力和朝气。西晋朝廷规定屯田兵用官牛者,收获物按8:2分成,即政府占八,士兵占二;用私人牛者,收获物按7:3分成,即政府占七,士兵占三。...
临清潭腿始创于唐末宋初五代时期,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创始人为五代后周昆仑大师。因战乱所逼,在山东临清龙潭寺【今河北临西县龙潭村】削发为僧的昆仑大师,他身怀武功,擅长医道,在龙潭寺立门授徒,研练出一门偏重腿功的武技,并借用发源地龙潭寺的潭字命名潭腿,...[百科]
发明水排,造福千秋后代杜诗能为国家设想,不顾及个人私利,正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为国分术。这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节省了开支和民力,得到百姓的交日称赞。因为在西汉时期,南阳太守召信臣为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非常爱戴他,称之为“召父”。
龙灯舞又称龙舞、龙灯、耍龙等,是一种中国传统舞蹈,据说始于汉代,其后在陕西省蜀河镇更是一处盛景。正月十三日夜出灯,正月十五日形高潮,正月十六日收灯。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舞龙灯。龙形品种多样,有“彩龙”、“火龙”等。彩龙龙头五彩缤纷,龙身以各色软段制...[百科]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救风尘》;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
是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语称西萨。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铃体铜制,呈圆球形,直径4厘米~5厘米。铃的下端开有一字形出音孔,孔长3厘米、宽0.5厘米,铃内装几粒沙石或铁珠,铃的上端设有圆环,用丝弦或细皮条串联三至五枚小铃...[百科]
是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满语称西萨。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铃体铜制,呈圆球形,直径4厘米~5厘米。铃的下端开有一字形出音孔,孔长3厘米、宽0.5厘米,铃内装几粒沙石或铁珠,铃的上端设有圆环,用丝弦或细皮条串联三至五枚小铃...[百科]
这是一个有关于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的故事公子重耳在62岁立为晋国国君之前曾在外出逃19年,在这19年当中有一帮文武豪杰不离不弃的辅佐,介子推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耳刚开始奔逃的那几年非常的惨,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
1998年,获得“第五届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优胜奖。1999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2000年,主演古装喜剧《乌龙闯情关》。2001年,在古装武侠剧《少年黄飞鸿》中饰演男主角黄飞鸿。2003年,主演古装奇幻武侠剧《水月洞天》。2005年,主演古装剧《薛仁贵传奇》&n...[百科]
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86年10月13日作为《无事生非》的主演,马兰在演出前作为演员代表参加了李先念主席为欢迎伊丽莎白女王举行的国宴。1988年3月11日主演的电视剧《严凤英》在中央台播出。1988年春节主演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于中央台播出。1991年11月...[百科]
张均,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舞蹈家,专门从事亚洲各国舞蹈的表演、研究和教学。张均,女,1935年2月生,湖北省蕲春县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