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镇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蒙古势力侵扰而建立的九边重镇之首,管辖今辽宁大部分地区,是京师的北部屏障。最能体现徐渭文学成就的当属他创作的杂剧《四声猿》。徐渭的《四声猿》对以往的杂剧有所突破。以往的杂剧均采用一本四折的形式,而《四声猿》所包含的四剧长短不一,从一...
越调,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期间许多越调艺人(如张桂兰)等都曾转入过地摊说唱,等灾荒过后,再重新回到舞台来演唱戏曲。木偶的越调分支在南阳一带十分盛行,其中有些民间职业木偶艺人...[百科]
周公东征,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百科]
这首歌取意宋代词人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咏颂莲花以善为本、和而不流的高洁品质,歌词表面写的是花的秉性,实质是描摹城市的风骨。厦门有莲花,有莲坂,而这首歌的象征并不止于此。常立在海中,市容整洁,风景秀丽,不动声色不哀怨,曾孕育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描摹莲花,描摹城市。应该用哪...[百科]
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晋中和晋北称之为“南路梆子”或“南路戏”,上党称“西府戏”,河南称“西戏”,在陕西省、甘肃省西北一带称“晋腔”、“蒲戏”、“山西梆子”、“梆子腔"。蒲州梆子音调高亢,...[百科]
桂剧(俗称桂戏或桂班戏),广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桂剧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声调优美,抑扬有致的桂剧。桂剧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百科]
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百科]
在吹口的正面,开有一个长方形缺口,为夹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芦苇片做成。吹口的背面开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时气流自弧形缺口进入管内,振动簧片而发音。制作夜箫时,因所用竹材长短不一,管径大小有异,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箫管细小,只能轻轻吹奏,可吹出两个...[百科]
战事从955年12月17日,后周世宗派大军南伐开始,战斗中双方互有攻取,很多城池经历过多次争夺。战斗持续了两年零五个月,于958年4月8日结束,最终南唐失去了其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领土。
显庆五年三月,新罗因百济联合高丽多次侵扰而向唐政府求援,唐派大将苏定方率水陆大军10万出击百济。唐军大败百济,歼其军万余人,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投降。唐在百济之地置熊律等5都督府,以百济的酋长为都督、刺史。高宗则诏令刘仁轨领兵镇守百济,刘仁轨派人到百济各地宣布...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公元3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朝廷趁北方大乱令殷浩...
太元二年(377),朝廷因前秦强大,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朝廷拜谢玄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召募劲勇,徐(治京口)、兖(治广陵)流民帅军队纷纷应募入伍。谢玄以刘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太元四年,谢玄加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东晋称...
皇史宬内外用砖石团砌,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其中摆放石柜,藏《宝训》、《实录》。嘉定派以“朱氏三松”为代表。他们祖孙三人都是竹雕名家,又均为嘉定人,故被称为嘉定派。嘉定派的开创者是朱松麟。长卷小幅,各有异趣。自朱氏三松之后,嘉定学竹刻者愈来愈多,并以之为专业...
祁剧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祁阳祁东民间称“大(dai)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清末又名“楚南戏”,新中国成立后,始称祁剧。祁剧面临的尴尬是一个普遍现象。祁剧的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