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分别记载了梁陈两个封建割据政权的历史,是六世纪五十年代到七世纪三十年代期间,姚察、姚思廉父子相继编撰的。梁陈是继东晋宋齐,先后在江南建立的两个封建割据王朝。梁自萧衍(梁武帝)建国到萧方智(梁敬帝)时灭亡,首尾五十六年(公元五○二到五五七...[书籍]
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各朝史。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着手编撰,但历时数年,没有成书。六二九年(贞观三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纪知其务」,並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六三六年(贞...[书籍]
公元六世纪二十年代,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大起义,瓦解了统治中国北部的北魏(公元三九六至五三四)封建王朝。在这场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地主阶级纷纷组织反动武装,共同镇压起义军,同时又互相争霸。最后在北方形成东魏(公元五三四至五五○)和西魏(公元五三五至五五...[书籍]
《陈书》是记载南朝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的纪传体史书,作者为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时的姚思廉,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共三十六卷,这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一部。姚思廉(公元557年~公元637年),本名简,雍州...[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二资治通鉴考异【附通鉴释例】编年类提要【臣】等谨案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光编集通鉴时有一事用三四出处纂成者因参考异同别为此书以正其谬误而归之于一葢前代纪事之书传闻异词稗官固喜造虚言本史亦不皆实录光所采书自正史外相传凡二百二十二家如司马...[书籍]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近代学...[书籍]
一、霸国有史,晋唐以来,述作纷纷,载籍极博。宋有天下几三百年,西夏、辽、金并雄西北,而辽、金有史,夏鲜专书。缘其地连沙碛,人半羌夷。元昊自造蕃书以纪国事,国亡之后,文义莫辨,遂至掌故失传,宋、辽、金三史有附传而弗详。广成谬辑是编,虽无当于参稽,或亦...[书籍]
一、霸国有史,晋唐以来,述作纷纷,载籍极博。宋有天下几三百年,西夏、辽、金并雄西北,而辽、金有史,夏鲜专书。缘其地连沙碛,人半羌夷。元昊自造蕃书以纪国事,国亡之后,文义莫辨,遂至掌故失传,宋、辽、金三史有附传而弗详。广成谬辑是编,虽无当于参稽,或亦...[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二通鉴胡注举正编年类提要【臣】等谨案通鉴胡注举正一巻国朝陈景云撰景云字少章常熟人寄籍为吴江县学生是书举正胡三省通鉴音注之误凡六十三条而所正地理居多颇为精核然如周赧王五十七年大梁夷门监者注以夷门为大梁北门不知史记信陵君?本作东门又隋?帝大业元年...[书籍]
哲宗紹聖元年(一○九四)六月,遷同知樞密院事,與章惇共促復行新法。哲宗病逝,曾布附和向太后旨意,扶立端王,是為徽宗。元符三年(一一○○)十月入相,不久為蔡京排擠去位。大觀元年,死於潤州。入《宋史》卷四七一《姦臣傳》。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以下简稱...[书籍]
《北齐书》唐·李百药撰《北齐书》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书籍]
《汉书》汉·班固撰汉书又称前汉书,此书继《史记》之后又一重要史书。全书记述上起西汉的汉高祖,下至新朝的王莽,共230年的历史故事。本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书籍]
《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四名迹録目录类二金石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名迹録六卷附録一卷明朱珪编珪字伯盛昆山人旧本或题曰元人观其首列洪武二年昆山城隍神诰升于元代玺书之上即徐坚作初学记以唐太宗诗冠前代诸诗之例其为明人确矣称元人者误也珪善篆籀工于刻印杨维桢为作方寸...[书籍]
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封建割据政权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