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
玉照神应真经全文四阳俱立、定知难有阴尊。阴覆全逢、不是阳尊老寿。卦逢生气、天德合世、世长年。身命逢刑、反克而必、须夭*。时来破日、支凶而干见还轻。患难官灾、远近而自分得失。两分交战识取尊卑。三犯月台胎、祖宗尤祸。丙戊丁甲、时连戌亥、道士僧人。魁罡见其、往来加临、狱官屠讼。寅...[书籍]
一、唐宋茶经流变史在茶学史上,现存史料里,最早提及陆羽《茶经》的是唐代的皮日休,据他的说法,茶经共三卷:「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痟而去疠。」所言次第和今本《茶经》全同。到了宋代,陈师道提出有家藏一卷本、毕氏三卷本、王氏三卷本...[书籍]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全书一万余字,而《水经注》40卷字数超出《水经》二十余倍,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自成巨著。郦道元在注文中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并指出文献引用处的正误。...[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七六经奥论五经縂义类提要【臣】等谨按六经奥论六卷旧本题宋郑樵撰朱彛尊曝书亭集有是书防曰成化中旴江危邦辅藏本黎温序而行之云是郑渔仲所着荆川唐氏辑稗编从之今观其书议论与通志畧不合樵尝上书自述其著作胪列名目甚悉而是书曽未之及非樵所着审矣后...[书籍]
《本草分经(珍藏版)》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将药物分成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与不循经络的杂品。并用简明的注文形式阐述药性、主治等内容。书中附脏腑的内景田、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总类便览(依据草...[书籍]
《孝经》者,百行之宗,五教之要。自昔孔子述作,垂范将来,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尚以辞高旨远,后学难尽诗论。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邢昺等奉敕校定注疏成都府学...[书籍]
《孝经》者,百行之宗,五教之要。自昔孔子述作,垂范将来,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尚以辞高旨远,后学难尽诗论。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邢昺等奉敕校定注疏成都府学...[书籍]
「王序」有云:「康熙六十年,臺灣土賊朱一貴作亂,王師平之。鹿洲山人身在行聞,日睹風濤戎馬,豕突鴻哀;指揮戡定,經歲餘而後返。其於全臺形勝、事蹟及軍中參贊、公檄謀謨,具載「東征」一集;讀者自能知之。繼因當時市井道聽耳食,妄言臺事,懼訛傳而失其真,將惑亂他年史氏之聞見,此「#$...[书籍]
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藏府、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气口、三部、诊脉、清浊、虚实、客感、传变等14篇。[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七九经古义目録五经縂义类卷一周易古义卷二周易古义卷三尚书古义卷四尚书古义卷五毛诗古义卷六毛诗古义卷七周礼古义卷八周礼古义卷九仪礼古义卷十仪礼古义卷十一礼记古义卷十二礼记古义卷十三公羊古义卷十四公羊古义卷十五谷梁古义卷十六论语古义【臣】等谨案...[书籍]
本书用图解方式以辅助《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图翼”。主要包括运气(卷一-二)和针灸(卷三-十一)两部分。前者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阐释《内经》运气学说最为详彻,后者首论经络俞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意在补充发挥《类经》...[书籍]
《通玄真经》即《文子》。唐玄宗崇道,於天宝元年(742)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称其书为《通玄真经》。刘向《七略》存《文子》九篇,《汉书。艺文志》录九卷。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均为十二卷。过去历来被认作伪书。1973年,河北定...[书籍]
望诊遵经清·汪宏公元1644年—1911年《望诊遵经》,诊断学专著。二卷。清·汪宏撰于1875年。作者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及其他著作中搜集有关望诊资料予以归纳整理而成此书。内容丰富,持论悉遵经义。上卷叙述望诊的重要性及其掌握运用的基本原...[书籍]
本书联系脏腑的属性、生理特点对十四经脉的循行、属络、经穴部位和主病等予以论述。并附脏腑经脉图及歌诀、手足经起止图、内景图和奇经八脉论等。现有清刻本。[书籍]
卷三为经络专篇,对十二经脉、八脉交会八穴、经脉流注、周身经穴等,编成歌诀十一首,便于诵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