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书籍]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书籍]
一洛陽伽藍記與北魏佛教我國南北朝時代,在經濟上和文化上都較落後的北魏拓跋王朝,百六十年間留下的著作不多,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元的水經注、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可稱北魏的三部傑作。齊民要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而有科學價值的農書。水經注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的地理...[书籍]
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书籍]
公是先生弟子记宋刘敞撰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原跋提要《公是先生弟子记》四卷,宋刘敞撰。敞有《春秋传》,已着录。是编题曰弟子记者,盖托言弟子之所记,而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故晁公武《读书志》以为敞自记其问答...[书籍]
余敬礼之,语余曰血咪“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入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面居,曰血咪“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侧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血咪“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朋夫家开馆,我迎汝...[书籍]
《法言》是模仿《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是用正统的儒学观点驳难诸子之说及有悖于“圣人”之教的一切言行,来维护儒教之至尊,其目的是解时惑、答人疑,故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本书对《法言》进行了译注。[书籍]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书籍]
相魯第一孔子初仕為中都宰,制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為四寸之棺,五寸之槨,因丘陵為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定公謂孔子曰:「學子此法,以治魯國何如?」孔子對曰:「雖天下可乎,何但魯國而已哉...[书籍]
《列子》又称《冲虚真经》。道家著作,八卷,相传为列子所撰,约成书于晋太康二年后。列子,名御寇,战国时代郑国人,主张空、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内容形式多为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和神话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书籍]
中华书局,元刊胡注本《资治通鉴》全十册,1956年6月第一版《资治通鑑》是我国著名的古典编年史。作者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年)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分、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的史料,通监采用资料,除正史以外,所采杂史多至百二十二种。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公元前四○三...[书籍]
《唐子西文录记》宣和元年,行父自钱塘罢官如京师,眉山唐先生同寓于城东景德僧舍,与同郡关注子东日从之游,实闻所未闻,退而记其论文之语,得数纸以归。自己亥九月十三日尽明年正月六日而别。先生北归还朝,得请宫祠归泸南,道卒于凤翔,年五十一。自己亥距今绍兴八年戊午,...[书籍]
韓昭侯謂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見功而與貴,因能而受官。今君設法度而聽左右之請,此所以難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來知行法矣。」申子曰:「上明,見人備之;其不明,見人惑之。其知,見人飾之;其不知,見人匿之。其無欲,見人伺之;其有欲,見人...[书籍]
河岳英灵集唐殷璠提要目録原序巻上巻中巻下提要《河岳英灵集》三巻,唐丹阳进士殷璠编,自常建至阎防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仿锺嵘诗品之体,姓氏之下各着品题,虽不显言次第,然篇数无多而分上中下巻,其人又不甚叙时代,毋亦隐寓锺嵘三品之意乎?《通考》作二巻,盖误也。其序谓...[书籍]
荀子曾经对邓析作出批评,《荀子?非十二子》谓其:“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绮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汉书艺文志》将邓析列入名家。目前流传的《邓析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