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引义
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宋)吴缜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一新唐书纠谬正史类提要(臣)等谨案新唐书纠谬二十卷宋呉缜撰镇字廷珍成都人甞以朝散郎知蜀州后厯典数郡皆有惠政其着此书专以驳正新唐书之讹误凡二十门四百余事初名纠谬后改为辩证而绍兴间长...[书籍]
《西汉演义》,明代钟山居士甄伟演义。本书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年间金陵周氏大业堂刊本。而最有名的版本为明末《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该本除收甄伟《西汉演义》外,还收有谢诏《东汉演义》,《西汉》故事虽有演义成份,但基本内容与历...[书籍]
《四库全书刘子遗书》(明)刘宗周撰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一刘子遗书儒家类提要臣等谨案刘子遗书四卷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抄已着録是编凡圣学宗要一卷载周子太极图说张子东铭西铭程子识仁说定性书朱子中和说王守仁良知问答等篇各为注释盖本其友人刘去...[书籍]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序一凡“仁义礼智”兼说处,言性之四德。知字,大端在是非上说。人有人之是非,事有事之是非,而人与事之是非,心里直下分明,只此是智。胡云峰据朱子解“致知”知字:“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宰万物”,释此智字,大妄。知字带用说,到才上方有;此智字则是性体。“...[书籍]
民至有恶不让,不去其所恶,必犯法,无以事上,边行于此,尚有顽民,而况□不去其所恶,而从其所好,民能居乎。若不□力何以求之,力争则力政,力政则无让,无让则无礼,无礼,虽得所好,民乐乎?若不乐乃所恶也。凡民不忍好恶,不能分次,不次则夺,夺则战,战则何以养老幼,何以救痛疾葬丧,...[书籍]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十一书叙指南目録类书类巻一天子命令【服御诏书史】继承绍袭【仪物】后妃嫔御宗室戚里殿宇庭阙【宫禁门阈】条制法令【赦宥】朝事典物赏罚赐予【功勋被受】祥瑞灾异【时运】表章防对卷二官职名事【上中下】冠绶车服【印玺符节佩?】俸禄租给【公使】注拟...[书籍]
小楷走波不难,而勒落尤难,刻亦难之,此法书者,勒者,皆等闲置去。写字只在不放肆,一笔一画,平平稳稳,结构得去,有甚行不得。静光好书法,收此武拔甫数纸,皆是兢业谨慎时作,惜乎死矣。静光颇学此笔法,而青于兰矣。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时,...[书籍]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民间传说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书籍]
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色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奸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书籍]
易纬略义易三义「乾凿度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德,为道苞钥,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光明四通,佼易立节。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四时和栗孳结。四渎通情优游信絜。根着浮流。气更相实。虚无感动清静照哲。移物致耀至诚专密。...[书籍]
开辟演义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明周游著开辟衍绎叙开辟衍绎者,古未有是书,今刻行之以公宇内。名之开辟者何?譬喻云尔。今搜辑各书,若各传式,按鉴参演,补入遗阙。但上古未有文法,故皆老成朴实言语,自盘古氏分天地起,至武王伐纣止,将天象日月山川草木禽...[书籍]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朝御制国书,刊行全国使其家喻户晓,欲以使人人“觉迷”。转眼之间,乾隆继位宣布为特号禁书,凡有私藏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惟恐有一人“觉迷”。从此《大义觉迷录》成为绝世罕见的一部皇帝撰写的御制国书,湮没二百多年不见天日,这一...[书籍]
伤寒论辑义日本人·丹波元珍著《伤寒论辑义》,伤寒著作。《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七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1年。作者采辑从成元己以下数十家的注释加以折衷归纳,并结合个人心得,逐条阐析《伤寒论》原文。其原文则依宋·高保衡、林忆校订本。作者发挥其语言文字学功底,...[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八四书大全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大学章句大全一卷或问一卷论语集注大全二十卷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中庸章句大全二卷或问二卷总名四书大全共四十卷明胡广等撰四书自朱子章句集注以后真徳秀始采朱子语录附于大学章句之下为集编祝洙复仿而足之为...[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