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驳议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书籍]
《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书籍]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二尚书砭蔡编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尚书砭蔡编一卷明袁仁撰仁字良贵号蓡波苏州人与李本同时相善故解经亦往往似本是编纠蔡沈书传之误所论如粤若越若之前后异训三百六旬有六日乃宋厯非古厯方命当从蜀志晋书所引梅赜事不出晋书宣...[书籍]
(宋)单锷提要《吴中水利书》一卷,宋单锷撰,锷字季隐,宜兴人。嘉祐四年进士,欧阳修知举时所取士也。得第以後,不就官,独留心於吴中水利。尝独乘小舟,往来於苏州、常州、湖州之间,经三十馀年。凡一沟一渎,无不周览其源流,考究其形势。因以所阅历,著为此书。元祐六年,苏轼知...[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二尚书广听録目録书类卷一总论二十五条卷二三十一条卷三十三条卷四三十三条卷五四十三条【臣】等谨按尚书广听录五卷国朝毛竒龄撰竒龄欲注尚书而未及因取旧所杂记者编次成书用汉志书以广听之语名之竒龄尝语其门人曰尚...[书籍]
古者四民,农处其一。洪范八政,食货居其二。食谓嘉谷可食,货谓布帛可衣,盖以生民之本,衣食为先,而王化之源,饱暖为务也。[书籍]
四书释地清阎若璩四书释地一卷,释地续一卷,释地又续二卷,释地三续三卷,国朝阎若璩撰。若璩字百诗,太原人,流寓淮安,因为山阳人。康熙己未以监生荐举博学鸿词,若璩因解四书者昧于地理,往往致乖经义,遂撰释地一卷,凡五十七条;复摭所未尽为释地续一卷,因牵连而及人名...[书籍]
夜阑书榻欲破万卷。顷刻不辍。童生唇腐。韩子齿豁。靡尔也。谁解其渴。其功一也。次则读赋汉宫。上书梁狱。枯槁其形。憔悴其色。肠一日而九回。若火燎乎腷臆。靡尔也。谁叙其郁。其功二也。次则一札天颁。万国同心星使传命。列侯承临揖让之礼旣陈。寒暄之慰将讫。靡尔也。宾主...[书籍]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二氏部汇考(图书集成)神异典二氏部汇考卷上后汉明帝永平八年。楚王英。奉缣纨赎愆。诏以英奉黄老浮屠。令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不载按楚王英传。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八书画彚考艺术类一【书画之属】提要【臣】等谨案书画彚考六十巻国朝卞永誉撰永誉字令之镶红旗汉军官至刑部左侍郎王士祯居易録云卞中丞永誉贻书画彚考六十巻凡诗文题跋悉载上溯魏晋下迄元明所収最为详博朱彛尊论画诗亦有妙鉴谁能别毫...[书籍]
作者:(元)程瑞礼撰;姜汉椿校注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宋代朱熹“朱子读书法”的衍生物,使之形成条理清晰的规章和程式,对后世的读书风气影响较大。这个《日程》的编撰和应用,皆与程氏在江东书院的讲学相关。它又衍化为白鹿洞书...[书籍]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书籍]
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图》、《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续书谱》一卷,意在继唐孙过庭之《书谱》,自来为书家所重。凡二十条,分论书体、用笔、用墨、临摹、章法、气韵等,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较深...[书籍]
欲观古法书,当澄心定虑,勿以粗心浮气乘之。先观用笔结体,精神照应;次观人为天巧,真率作作,真伪已得其六七矣;次考古今跋尾,相传来历;次辨收藏印识,纸色绢素,而真伪无能逃吾鉴矣。或得其结构,而不得其锋芒者,摹本也。得其笔意,而不得其位置者,临本也。笔势不联属,字形如算子者,集...[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