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
卷二《闲情记趣》叙述了作者在生活穷困中,曲尽文酒流连之乐,赏玩花卉虫鱼,布置各种赏心悦性之具,凭着爱美的心性,领略无处不在的一种真趣,阐发了作者不同凡俗的美学观。卷三《坎坷记愁》记述了作者伉俪天性浪漫,不容于封建大家庭,两次遭逐,飘泊无依,穷困潦倒。颠沛流...[书籍]
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去体矣,愿求药法。予曰:公且持此说与众医议所治之方,而徐质之,阅旬日复至,云:医遍议古今方书,无与病相对者,故予处此二方以赠,服一月而病悉除。此方大抵以真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真珠母入肝经为第一,龙齿与肝相类故也。龙齿虎睛,今人...[书籍]
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5),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炙茶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6),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碾茶碾茶先以净纸...[书籍]
《促织经》[宋]贾似道编促织经卷之上论赋促织论论曰:天下之物,有见爱于人者,君子必不弃焉。何也?天之生物不齐,而人之所好亦异也。好非外铄,吾性之情发也。情发而好物焉,殆有可好之实存于中矣。否则匪好也,岂其性之真哉况促织之为物也,暖则在郊,寒则附人,若有识其时...[书籍]
第二是学会取用定格,熟悉用神、相神、喜神和仇神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并能根据命格的成败高低来推断出命主富贵贫贱的大致程度,还要能结合岁运推断出命主诸如性格、学业、事业、婚姻、身体和六亲等方面的一些主要情况。第三是精研阴阳、五行、干支、十神、神煞、纳音等义象,并将所得义象结合...[书籍]
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本书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书籍]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第一品(五人)陆探微。事五代宋明帝,吴人。...[书籍]
至若药性之寒热温平,历方之可否去取,予非善医者,不能罔为加减参订。惟期获是书者参而行之则幸矣。康熙五十八年岁在己亥初夏钱塘孙元龙雨田甫书于渊藻堂卷上头面门清空膏治诸般头疼(惟血虚头疼不治,如血虚头疼,当用知柏地黄汤)。川芎五钱柴胡七钱黄连(酒炒)一两防风一两羌活一...[书籍]
自第十篇性忌则脉急以下起。至第二十九篇为一卷。卷下。自万应丸药方至末为一卷。失其中卷。审是真迹。后归张太史锦芳。其弟录稿赠余。又以嘉庆戊辰年。乞假南归。在吴门见周氏所藏元人写本。亦称赵书。具有上中下三卷。而缺论诊杂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及察声色形证决死法第四十九。两篇...[书籍]
一名鹿韭,一名鼠姑,唐人名为木芍药。芍药著于三代,流传风雅。牡丹初无名,以花相类,故依芍药为名。然芍药自有二种,安期生《服炼法》云:芍药有金、有木,金者色白多脂,木者色紫多脉,盖验其根耳。崔豹《古今注》云:芍药有草、有木,木者花大而...[书籍]
喉科集腋沈青芝小序此卷为溧阳沈青芝先生所赠青芝具活人术与予交十年见其治疾无不应手而效喉科尤为擅长每询其法必有所选则唯应不肯以视予日者或谓予曰仆老矣仆之喉科一法非君所欲见而未得者乎因授余以此卷且曰仆之一生心血尽在于斯稽古以来喉症一科不乏奇方名论然皆有验有不验加以汗牛充楝好学之士欲窥...[书籍]
《解人颐》以“解颐”为宗旨,集诗文词赋、俚语俗谚于一书,其精妙之处,常能令人捧腹或会心一笑。无论陶情遣兴、寄感抒怀,都使人悟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主张与超脱气性。它劝人安分随时,怡养天真;谏人淡泊名利、勿纵物欲。今天读来,仍然能起到喻人警世的作用。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卷子部十一六帖补目録类书类卷一天文天日月星天河风云雨淫雨祈雨露甘露雾霜雪雹雷霹雳电虹蜺霞卷二地理地地动山石溪涧丘水泉洲渚海川渊湾渡井池塘埭州里道路卷三节令气候嵗月晨夜寒暑卷四帝后妃嫔【太子公主附】帝诏令后妃嫔太子公主卷五官职名称卷六人品题【小字易姓更名附】卷七宗族亲党...[书籍]
其所用之药。不可轻率。其补遗第二十四卷。各卷已备不录。今补茧唇等一十四症方、论。足成其卷。薛氏之用白芍。多用酒拌炒。因白芍之性味酸寒。产后用之于大补、八珍等汤内。以酒拌炒用无妨。凡属脾胃虚寒虚弱面色痿黄者。亦宜酒拌炒用之。是编刻于勤有书堂。为明之原本。前有嘉熙元年...[书籍]
《橘录》三卷,卷上、卷中叙述柑橘的分类、品种名称和性状,卷下阐说柑橘的栽培技术。本书第一次将柑橘类果树区分为柑、橘和“橙子之属类橘者”三大类,柑分8种,橘分14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分5种,并叙述每个品种的植株形态、果实大小、食味品质和产地来源等。在栽培技术部分分别述说种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