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入门篇第一章基础学习命理大致可以分以下三步走:第一是熟悉并掌握命理基础知识,包括阴阳五行及其生克规律、天干地支及其组合方式、五行旺衰强弱的认定法则、命式和大运的推排方法、十神的义象等内容。第二是学会取用定格,熟悉用神、相神、喜神和仇神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书籍]
等谨案尚书注考一卷明陈泰交撰朱彞尊经义考载陈氏泰来尚书注考一卷注曰未见又注泰来字长水平湖人万歴丁丑进士官至礼部精膳司员外郎案明呉永芳嘉兴府志载陈泰交字同倩万厯中国子监生所着有尚书注考与经义考逈异然经义考引项臯谟之説称同倩治尚书作注考云云明出泰交之字则知彞尊未见其书误以泰交为泰来书...[书籍]
因之,它就成为书家所公认的规律,即所谓笔法。这样的规律,只有遵循着它去做,书学才有成就和发展的可能。我现在随便举几个习知的例子来说明一切规律的性能和其重要意义。因为有了语法,人们运用语言的技术,获得了不断的进步,能比前人更好的组织日益丰富的词汇,来...[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六圣寿万年厯天文算法类一【推步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圣夀万年厯五巻附律厯融通四巻明朱载堉撰载堉有乐书已著录明史厯志曰明之大统厯实即元之授时承用二百七十余年未尝改宪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騐议改厯者纷纷如俞正已冷守中不知妄作者无论已而华湘周濂李之藻邢云路之伦颇有所...[书籍]
庙学典礼〔元〕不着撰人卷一选试儒人免差秀才免差发先圣庙岁时祭祀禁约搔扰安下设提举学校官官吏诣庙学烧香讲书设提举学校官及教授释奠服色儒学提举司行移体例郡县学院官职员数岁贡儒吏都省复还石国秀等所献四道学田省台复石国秀尹应元所献学田革提举司令文资正官提调卷二程学士奏重学校江南学田与种养...[书籍]
绍兴八年,以任子中词科,仕至兵部侍郎。此编记其於靖康间游京师天清寺事,犹及北宋之末。而书中称高宗为太上皇帝,孝宗为今上皇帝,光宗为当今皇太子,则当成於淳熙中。上溯靖康已六十年,盖其晚年之笔也。卷首先载宋累朝御制,附以“汉高帝、唐文皇、宣宗”三条。次即历叙唐、宋诗家,各为评...[书籍]
天台治略者舒庵戴君宰天台之政绩也戴君于己亥孟秋捧檄莅台台邑在万山中地硗埆号称难治君精心擘画济之以勤凡前令之所怠弛与他邑令力所不能且视为不必者无不次第整饬期月而化成时余方抚浙于诸属吏中心□之既奉命长柏台自愧无以报称念国家以人材为桢干知而不举是为蔽贤因以君曁海盐令梁君入告巳奉俞旨内召...[书籍]
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式的四六句写成的文章,晚唐时乘作“四六”,宋明沿用,至清改称骈体。对童蒙进行骈句训练,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基。《训蒙骈句》按韵部顺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一段,每韵三段。此书与《声...[书籍]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书籍]
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世效古人平易句,而不得其意义,翻成鄙野可笑。卢同云“不即溜钝汉”,非其意义,自可掩口,宁可效之邪?韩吏部古诗高卓,至律诗虽称善,要有不工者,而好韩之人,句句称述,未可谓然也。韩云:“老公真个似童儿,汲...[书籍]
卷一泛澜艺海,含咀词腴,口为雌黄,笔代衮钺。虽世不乏人,人不乏语,隋珠昆玉,故未易多,聊摘数家,以供濯袚。语关系,则有魏文帝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於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锺嵘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书籍]
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书籍]
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九皇言定声録乐类提要【臣】等谨案皇言定声录八卷国朝毛奇龄撰其书皆阐论乐律凡一百余条为图者十六自称推本圣祖仁皇帝论乐之明训而抒其所见故以名书其所龂龂致辨者乃九声七调之説合五声及宫清商清角清征清为九声合五声及变宫变征为七调谓曲声不用二变而器色以七调之色字应之故...[书籍]
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又讨集前代文词故实,为《初学记》。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长姑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方之汉世班氏。集三十卷,今存诗九首。[书籍]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