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谬正俗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韦晃与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金祎等发动叛乱,趁夜攻打在许都(今河南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焚烧大门,并射中王必肩膀。最后,被王必和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平定,韦晃、吉本等兵败被斩杀。韦晃被夷三族。
正德间,以举人授巢县教谕,擢河南郾城知县,其地民俗犷悍,仁以简重镇之,治绩显著。再调同安,旋罢去。[人物]
北魏延兴元年(471),授文德殿大学士,负责制定礼乐,纠正风俗。太和十四年(490),推动迁都事宜,授平远将军,册封建昌郡公,协助落实民族融合的政令。武泰元年(528年),去世,时年八十三,追赠征北大将军,谥号为孝。凭借儿子窦炽的功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太保、雍州牧。北魏大臣...
广化和尚(1924~1996),俗姓彭,名华元,江西省南康市潭东人,生于1924年农历二月十日。自幼聪颖,有神童之誉。
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父亲。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
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沈浮,为时豪所抑。仕郡文学掾,郁郁不得志,乃作《释时论》
~986),字宗干,汉族人,北宋宗室,宋太祖赵匡胤之孙,燕懿王赵德昭第三子。本名赵元扆,改赐今名,授左千牛卫将军,此年冬天,卒。宋太祖赵匡胤之孙,燕懿王赵德昭第三子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著有《宗门十规论》等。
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人物]
后光禄勋匡衡推举其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常不合汉元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回家收徒讲学,所教弟子多数成就为博士、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几次到各地检查冤狱,教化风俗,赈济灾民,后迁为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绥和二年...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
累迁右丞相,封寿国公,忠厚廉正,规守格法,为相十余年,于朝政多有匡弼。屡上表乞致仕不许。正大元年死。[人物]
字升三,号匡樵,余姚北乡高家(今属慈溪市匡堰镇)人。工书法,《余姚六仓志》称其“书学钟、王,端整中见姿媚”。授礼部儒士,选铸印局大使,不就。卒年70岁。清代书法家
善画山水人物,无俗韵。白描尤精绝,所绘饮中八仙,衣冠古雅,深得醉乡意态。正德十一年临李伯时罗汉卷,堪称佳作。[人物]